近观黑职介如何坑人敛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05:42 山西新闻网

  本报记者获一位农民工配合,联系省城多家职介机构“找工作”,揭开其种种伎俩

  目前正是大量农民工来晋、来并找工作和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的高峰期,也是部分黑职介违法敛财的高峰期。虽然太原劳动保障部门刚进行过清理整顿,但面对金钱的诱惑,省城各类黑职介不但活动猖獗,且使出“十八般武艺”欺骗求职者。为揭开黑职介的种种骗术,3月3日,记者获得一位农民工朋友的配合后进行了有关采访,并向太原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了咨询,给广大求职者提个醒儿。

  高薪诱惑以假乱真

  为了避免引起黑职介的怀疑,记者以亲戚的身份带着人生地不熟的河南籍农民工刘根柱找活儿干。

  在太原火车站西南方向的一栋楼下,记者与刘根柱看到一块一人多高的木牌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招聘信息。正看求职信息,不远处传来一声“这儿!”记者与刘根柱应着招呼走进一家没有标示名字的“职业介绍所”。

  “有什么特长?”

  “会炒菜,想当大师傅。”

  “正好有饭店招大师傅,月薪1500元,愿意吗?”

  “饭店在哪儿?”记者问道。

  “先交了报名费再说!”作为“城里亲戚”,记者递上30元报名费。

  “是恒源酒店,在建南汽车站附近。”

  “建南汽车站?我就在附近住,怎么没听说过?”记者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自己家附近有这么个酒店。刚才还伶牙俐齿的工作人员一下支吾起来,过了一会儿又解释说:“可能是我们登记时出现差错了,这是难免的。”说着把刚握到手里的报名费还给了记者。随后,这位工作人员以岗位少、不适合等理由将记者与刘根柱拒之门外了。

  劳动部门解密: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普遍求职心切,一些外来打工者进城后两眼一抹黑,又急于找工作,于是非法职介乘机大包大揽、承诺许愿,骗取求职者的信任。非法职介每介绍一份工作就可获得20元到100元不等的利润,但他们对求职者的承诺往往属子虚乌有,根本无法兑现。这些人身不动、膀不摇地每月就能获利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没有证件狂揽生意

  经过商量,记者与刘根柱两人又来到黑职介比较集中的太原市朝阳街。

  在一家职业介绍所门前,记者又看到一块写满了用工信息的木牌。也许是天气的影响,木牌前的房屋门紧锁着。

  记者拨通了木牌上的联系电话,并让刘根柱操河南口音问找一份工作需要多少介绍费。接电话的自称姓邓的男子说司机的介绍费是100元,其他工作是50元,且要什么工作有什么工作,也不需要任何证件。

  记者接过电话,表示不放心,希望面谈,并询问其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说到想看许可证时,对方很快挂断了电话。再打时,却无人接听。

  劳动部门解密:部分职业介绍机构由于经营不善难以维持,就将自己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证件复印下来,以出租的方式转让给其他人使用,以从中获利。这种做法是不被允许的。该职业介绍所很可能就是租用他人证照,甚至根本没有证照就从事职业介绍的。这种职介公司一般投入很小,经常是租房子落脚,只要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再四处收集一些过期的用工信息就开张了,即使被取缔也损失不了多少钱,且这样的公司今天被查封,明天就又能到别处重操旧业,很难打击、取缔。

  只告电话不说地点

  扛上行李,刘根柱与记者第三次出发,来到黑职介活动猖獗的太原市下元地区。经过劳动部门的多次打击后,这里的非法职介虽有所收敛,但仍有部分死灰复燃。

  记者与刘根柱一下公交车,便有人递上一张卡片,卡片上只写有职业介绍所的名称和联系电话。有了前两次揭穿骗术的经验,刘根柱对记者说:“这个肯定又是骗人的!”

  为辨清真伪,记者拨通了卡片上的联系电话,询问后发现,这家所谓的中介根本没有办公地点。

  劳动部门解密:按照国家规定,从事职业介绍必须有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同时还应有专业人员和固定的工作场所。但目前,太原有些非法职介机构只有名称和电话号码,有的职介机构则是“挂羊头卖狗肉”,招聘牌上写着某单位用人,可实际上是非法职介机构在私招滥聘,暴敛不义之财。

  ■求职者心声

  在帮助记者完成了一系列采访之后,刘根柱显然有些沉重。他告诉记者:“我们好几个老乡还指望今天能找个活干呢,没想到有这么多黑中介,看来今年活儿不好找了。”

  刘根柱的同乡充满期待地表示:“我们找工作要求不高,真希望政府部门把黑中介都灭了,让我能安心地找工作!”

  ■劳动部门提醒

  据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省正在开展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春风行动”,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等,并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活动和非法中介机构,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劳动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找工作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求职时到规范的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同时了解所应聘单位提供的工作条件、岗位、工资、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情况,与应聘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止上当受骗。对工作条件恶劣、拖欠工资、降低工资标准、收取保证金、抵金的单位,要积极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举报。

  本报记者郝原良

  (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