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明信片终回老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15:27 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神奇”明信片终回老家
从明信片上能清楚地看到各地邮戳,非常丰富,包括后来的欠资戳、返回戳等。 朱先生提供
“神奇”明信片终回老家
明信片正面图片是青岛早期渔村的景象,人们用石碾子劳动的场面,表现出青岛百年前的民俗,胶东风俗今日犹存。 一张近百年前从青岛寄出的明信片,途经亚洲、美洲、欧洲,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后,带着百年的沧桑,也带着百年的文化,被有缘人重新带回了岛城故土。就是这张小小的卡片,不仅印证了当年青岛邮政业的发达,也将百年积累下来的丰富信息呈现给大家。

  发现 胶东风俗传播海外

  “我只要一想到它的游历过程,就觉得很有味道!”这张百年明信片现在的所有者朱先生,拿着这个“宝贝”细细的品味着。今年年初,朱先生在德国时由于种种机缘,得到这张卡片,第一眼就被它丰富的内容、曲折的经历以及蕴含的民俗韵味所吸引。

  这张卡片规格跟如今的明信片相仿,普通纸质。内容部分写满德文,其中可以初步辨别是于1911年从青岛寄出,收信地址为美国的克里夫兰,从寄信人“fritz hsing tai tschoeng, kaufmann, 2.u.4 comp. iii s.b”推断应该是当时驻扎在俾斯麦兵营第三海军营第四连的一位士兵。至于具体的书面内容,朱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文字是手写体而非印刷体,在辨认方面比较困难,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明信片正面图片是青岛早期渔村的景象,人们用石碾子劳动的场面,表现出青岛百年前的民俗,胶东风俗今日犹存。“它在海外漂泊了百年也将青岛的文化意蕴传到了世界个各角落。”朱先生看着小小的卡片,却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

  经历 小小卡片游历世界

  从明信片上能清楚地看到百年来留下的各地邮戳,非常丰富,包括后来的欠资戳、返回戳等。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一些细节中推断,最初卡片从青岛寄往美国的克里夫兰市,或许是由于当时没有找到收信人,这张卡片就开始了他周游世界的历程。在卡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12月15日纽约的邮戳,它经过纽约中转后到达德国,又退回青岛,卡片上总共印有七个邮戳以及手写的签收数字符号若干个,后来这张漂洋过海的明信片跟随主人又被带到德国,但是一百年以后,它终于被青岛人朱先生带回到了家乡,一路风尘,历经沧桑也更增添了文化韵味。

  感触 百年前邮政已发达

  “我喜欢这样的东西,因为它本身所承载的是一种经历、文化甚至感情。”朱先生说,将把它仔细珍藏起来,从这张百年前青岛发行的明信片,说明当时青岛的邮政业已相当发达,一百年前青岛已经是世界邮政联盟的一部分。这张小卡片还承载了这么多东西,是很少见的,它丰富的内容给人带来更多诱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研究青岛的历史风俗也有重要的意义。“百年过去,青岛的邮政业在继续发展,各类业务的拓展和服务的人性化都让青岛以更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朱先生深有感触的说。

  记者 陈小宁 实习生 姚冲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