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市农村小学初中生免费上学 减负2.1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2:15 石家庄日报

  农村小学初中生实现免费上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采访记

  采访嘉宾:

  平山县古月镇小学生赵俏俏史玉华

  平山县古月镇中心校校长刘兰英

  平山县教育局局长封树亚市教育局局长王文治

  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李广胜

  河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树青

  省教育厅财务处副处长王红卫

  心里话:

  ●过去为了给孩子凑齐学杂费,家长就把口粮换成钱,作为学杂费交到学校,即使上学这样艰难,许多农民还是从内心渴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些书。

  ●我15岁不知道县城是什么样的,饮料从来没有喝过。6年前,家里为了供我们姐妹俩读书,向邻居借了1000多元钱,直到今年才算还清了。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是国家实施“种田不纳税”政策后又一惠农政策,是实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折,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本报记者王业辰顾晓萍

  开学,我们不交学费了!

  2007年春季开学之际,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个喜人的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让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告别学杂费,愉快地走进学堂。

  在河北,在石家庄,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和激动的泪水,也感受到了农民的喜悦。“再不用为孩子上学发愁了,”平山县西部山区古月镇下宅村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李高兰,因为全家仅靠丈夫打零工为生,家境贫困,交不起两个孩子每年400多元的学杂费。今天,她逢人便说“共产党为人民。”

  今年,我市有10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免除学杂费,为农民减轻负担2.1亿元。

  喜悦与泪水

  记者:您在山区从教30多年,学生是怎样艰难地交学杂费的?

  刘兰英:我1976年开始当民办教师,1999年担任校长职务。30年来,一直在平山县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山区学生交学杂费真是农民一件很大又很难的事情。在下口镇中学任校长6年间,许多家长省吃俭用为学生交学杂费的事情,至今还记忆犹新。

  这里土地较少,加上是山地,每亩地粮食最多收500斤,小麦、玉米和核桃等山货就成了农民收入的来源。过去为了给孩子凑齐学杂费,家长就把口粮换成钱交到学校。遇到年景不好,有的家长只好给学校打白条,等到秋后手头宽裕了再交。家里遇到了难事,有的家长只好让孩子每月交5元学杂费,如果一个学期也交不齐,学校只好承担了那不足部分……下口镇南有十八盘,北有瓦叉山,每天孩子们要走20公里路到学校上学,即使上学这样艰难,许多农民还是从内心渴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些书。

  记者:作为学生,知道父母为你每年的学杂费付出多少艰辛吗?

  赵俏俏:知道。这间40年前盖的土坯房就是自己温暖的家。我上6年级,妹妹在读4年级,我们俩每年学杂费得300多元。母亲有病,全家只有靠父亲一个人到外边起早贪黑打工支撑着。6年前,家里为了供我们姐妹俩读书,向邻居借了1000多元,直到今年才算还清了。我15岁了,不知道县城是什么样的。

  记者:喝过可乐吗?

  赵俏俏:饮料从来没有喝过。今年家里把欠债还清了,过年我才第一次穿上20元的新棉衣,18元一条的裤子和15元一双的皮革鞋。别人还送给我一个红色的头花。

  史玉华:我上6年级了,是独生女,父亲外出打工很长时间不能回家,过年全家特意买了2斤羊肉,这样省吃俭用全是为了我。为了让我多学习知识,母亲特意从村里要了几张报纸贴在墙上,没事就让我看看。

  记者:今年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和覆盖面有多大?

  王红卫:按新机制测算,今年我省用于这项资金达21.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78亿元,省级6亿元,市级1.4亿元,县级1.67亿元。覆盖2.5万所学校,免除680万学生的学杂费。

  李广胜:从今年起,我市按照农村小学年生均160元、初中年生均235元,县镇小学年生均190元、初中年生均265元的标准(含信息技术费、取暖费),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省下达我市补助控制额度为2118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3033万元,省补助3801万元,市本级补助1836.6万元,县级补助2509.6万元。

  封树亚:仅平山县就有43864名学生享受免学杂费,涉及小学199所,初中33所。这是党和政府的又一项惠农政策,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资金落实进展顺利

  记者:从各级财政投入来看,国家是如何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

  李广胜: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省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保教职工工资。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2000年,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在中央、省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市、县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投入。2004年秋,实施“两免一补”。2006年,仅免杂费市本级财政投入844万元。今年,市本级财政投入1836.6万元。记者:针对各县不同情况,政府投入资金比例是多少?进展如何?

  王文治:国家、省、市、县(市)、区的分担比例为:鹿泉市、藁城市、正定县、井陉县、栾城县分担比例为中央60%%、省15%%、市10%%、县15%%。扩权县辛集市、平山县分担比例按照省定标准执行。其余县(市)、区分担比例为中央60%%、省20%%、市10%%、县(市)、区10%%。国家、省、市补助资金数额小于原杂费实际收入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县(市)、区政府负责解决,纳入预算管理;补助数高于原杂费实际收入的剩余资金,只能用于提高公用经费标准,不得以此抵顶县级教育投入。目前,中央财政免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资金已下达全年的一半,为7269万元,省级免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全部下达,为4150万元,市级免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已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已下达全年一半,为1005.5万元。各县(市)、区配套资金也已基本落实到位,要求各县(市)、区开学前将资金拨付到学校。

  “拿”字概念不一样

  记者:身为教育局局长,您对这次改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文治:过去,是从学生手中拿学杂费,现在由国家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拿学杂费,同样是一个“拿”字,但从根本上不是一个概念,真是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国家在优先发展教育。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保障了困难户孩子上学,有利于遏制辍学现象。目前,我市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还比较大。这种差距,既制约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影响了教育的公正公平。发展需要办的事很多。今年,各级财政拿出这么多钱,说明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是中央政府亲民、爱民、富民政策的具体体现。

  封树亚:农村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实施新机制改革,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县教育局是改革的落实者,要把这项改革政策真正落实到学校、学生,用好每一分钱。

  记者:作为师范类高校教师,您怎样看待这次改革呢?

  李树青: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面积大,农村受教育的人也多。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政策惠及1.5亿农村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性举措。长期以来,农村“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一直是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基本原因。尽管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已有20多年,义务教育并不是免费的,仅学杂费一项,就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家境贫困而失学。2006年10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07年全球教育报告书》指出,目前中国文盲占到全球文盲的16%%,是全球文盲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多的国家。我国官方统计表明,到2004年,中国内地仍有8700万成人文盲,8%%的地区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广大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一代文盲却在日益增多。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的战略目标都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是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所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有利于减轻农民教育支出负担,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记者:确保这一改革落到实处,应强化哪些工作?

  李广胜:县级财政要设立财政资金专户,将省、市、县所有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纳入专户管理,严格执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王红卫:坚决杜绝一边免除学杂费,一边乱收费。

  李树青:要把这样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政策落实好,最重要的是严查乱收费。如果我们一边免费,一边又以购买教学辅导材料、学具、统一购买校服等等名义乱收费,就会变相地抵消这一政策带来的好处。治理教育乱收费必须常抓不懈,坚决杜绝。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