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考古专家爱情被耽搁(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2:29 重庆晚报

  

女考古专家爱情被耽搁(图文)

  昨日下午,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队。

  见到于桂兰时,她正在办公室埋头整理出土的铁器。她长发披肩,身穿红色T恤、紧身牛仔裤。除了穿着时尚,她黑得健康的肤色,配上一对大而黑亮的眼睛,容貌极像一名洋女郎。这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女考古队员,由于长期从事野外工作,28岁的她还无暇谈情说爱。

  全队就两个女性

  于桂兰老家在梁平乡下,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听老师说四川大学考古专业不错,便报了这个专业。她顺利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全班只有自己一个女生,大三时才从其他系转来一个女生。大学毕业后她考上研究生,去年7月分到市文物考古所。

  “女生学考古专业的很少,当考古队员的更少。”全市文物考古队员中,女性不足10%。在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队,除另一名和于桂兰同时进入该队的女队员燕妮外,其余全是男性。燕妮毕业于吉林大学,是一名学了七年考古学的研究生。正因女队员人数稀少,加之其工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就更神秘了。因此,曾有人多次开玩笑,说她俩是草丛中的两朵红花。

  于桂兰工作一年来,对全市的考古工作人员构成情况已比较熟悉了。她除不定时参与许多考古现场发掘外,还要与各区县文管所进行业务联系。于桂兰说,在全市整个考古行业中,女考古队员也是凤毛麟角,“男队员们出于爱护和照顾我们女队员,处处宠着我们,所以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行业宠儿。”

  有艰辛有尴尬

  “生理差异对女考古队员有很多不便。”于桂兰体会颇深。她说,由于体力等方面的原因,女队员要比男队员承受更多的艰辛。于桂兰进入考古队工作以来,曾参与过河南新乡辉县毡匠屯墓地考古发掘、合川草街的遗址考古发掘,以及江津小南海、江津珞璜、渝中区化龙桥、开县明月坝等地的现场调查。

  于桂兰对河南毡匠屯墓地考古发掘记忆深刻。“我和队友在发掘现场一呆就是两个多月。”她说,那是去年七八月干旱的时候,她们对南水北调工程中挖出的古墓进行考古发掘。由于抢时间,她和男队员一样,整天冒着酷暑,在工地现场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男队员热得受不了时,可以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工作,而自己再热也不能脱衣服,只能任由汗水流淌。“在工地的那两个月我穿得不男不女,晒得像黑荞粑,有同学还笑话我,长此以往肯定嫁不出去。”让于桂兰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发掘现场一马平川,开始,她想方便时,就钻进附近的玉米地,后来玉米收了,一眼能看清几公里的范围,方便都无处藏身。她只好和搭档燕妮配合,一个人以土堆为掩护快速解决,一个人在土堆上方站岗放哨,整个过程像打仗。她笑了笑说:“不过,我们对这些尴尬已经习惯了。”

  有挑战有快乐

  “考古队员最忌讳产生挖宝思想。”接触考古学前,于桂兰对考古一无所知,通过几年的钻研,她对考古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结果是还原真实的历史,不能因产生挖宝思想,对历史的真实不负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新的发现,就是一个新的认识点。因此,每次对墓葬、窑子、灰坑等遗迹的发掘、调查,必须把握每一个细节,对任何一件出土的器物都要有个归属。这是对历史负责。

  于桂兰认为,考古工作有挑战性,要面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她记得,大学毕业在西安实习期间,有一次,她在发掘现场测量时,由于雇请的民工都已收工,她一个人下到挖掘的深坑测量。她刚从左壁把皮尺拉到右壁,结果左壁突然坍塌,她险些被葬身4米多深的坟墓。“我当时一声尖叫,吓得直哭。”于桂兰半天才缓过神来,但惊魂未定的她抹掉眼泪,还得继续干活。

  发掘过程中,当地农民动粗阻止施工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作为女队员,于桂兰也和男队员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滋扰,并且还得冒着危险逐一化解。

  渴望真正爱情

  28岁的于桂兰至今单身。为此,父母和亲戚总为她着急。于桂兰说,由于职业决定,自己不是在野外的发掘现场,就是泡在办公室整理出土文物,除单位同事外,少有时间和外界接触;并且,由于很多人无法理解女性当考古队员,所以爱情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和普通女孩一样,于桂兰也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但她一直理智对待。她认为,该来的始终要来,爱情是一辈子的事,一点都不能勉强。

  记者 向军 文/图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