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社会资本 柏合镇深度开发草编工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4:3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李冰燕 曹思涵 邹泽蓉 记者 赵一)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柏合草编,曾经让龙泉驿区柏合镇声名远扬。为了做好柏合草编保护,柏合镇投入资金对草编工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归档;对草编工艺流程用影像资料记录下来,并进行了录音,成碟加以保护;并筹办“草编编艺”学校,创新技艺和产品,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如今,借助亚洲婚庆基地在柏合镇开建的有利时机,柏合镇党委、政府将采取市场化的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将草编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历史 柏合草编清初入川

  柏合镇草编是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时由客家人从广东带来的。从清初到20世纪90年代是柏合草帽及草编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大小草编企业100余家,年产草帽和工艺草编制品300万件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产品从一般草帽发展到工艺草帽、草编工艺制品等。

  现状 遭遇原料和人才制约

  过去在柏合镇,几乎人人都会“掐辫子”(草帽制作工序的基本环节),人人都在“掐辫子”。柏合草帽作为群体参与的传统家庭手工业,其特色工艺和规模化经营形成产业优势,创造了草帽专业化市场的百年品牌,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特色性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柏合草编却遭遇了原料奇缺和后继乏人两大瓶颈。由于柏合镇较早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及附近已经少有人种麦子,两三年前,柏合草编就只能从临近的双流购买秸秆,这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如今双流也成功地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柏合草编得从更远的地方购买秸秆。更为严重的是,草编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柏合镇党委书记皮大云说,由于传统草编的利润空间不大,镇上的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如今镇上只有一些老艺人还在坚守着草编工艺。

  规划 引入社会资本深度开发

  “要维持草编的火种不熄灭,作为党委、政府,我们将加大支持力度。”皮大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该镇将借助亚洲婚庆基地在柏合开建并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平台的婚庆文化基地的有利契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草编工艺的保护和深度开发中来,打造具有柏合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在政府的支持下,该镇的一些年轻人开发出全新的工艺作品——麦秆画,选用天然优质麦秆为原料,用烙铁烫等精心“雕琢”成刺绣一样图案,将各种动物、建筑、人物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