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实名制引出三大难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5:42 三秦都市报

  对于自行车实名制,在广大市民普遍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担心,此举出发点虽好,但实际操作有些难度,而且再次牵出了很多新的问题。群众呼吁管理部门在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问题,使此次开展的治理自行车被盗专项行动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难点一:实际操作不太容易

  按照规定,今后将在自行车销售环节实行实名制,明确自行车购车人的“所有权”。这一制度的核心就在于根据所有权人和自行车对号入座的原则,通过排查检验以确定自行车是否有被盗的嫌疑。但有群众表示,如果骑自行车,是不是不管新车和旧车都必须随身带证件资料?如果我买自行车给孩子骑,也要实名制吗?可孩子没有身份证,怎么实名?自行车不像汽车等机动车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骑车人,如果市民骑自己家人、朋友、同事的自行车,管理部门如何盘查?是否在实名登记时要登记一群可能存在的“骑车人”?更关键的是,实名制后,被盗的自行车能否“物归原主”还是个未知数。

  难点二:没牌照自行车谁来管?

  如果自行车实行实名制后,销售商可在销售新车时对购车人的情况进行实名登记并上网。那么现已存在的大量没有牌照和登记的旧自行车如何管理、如何登记?如何杜绝被盗问题?这也是管理部门不得不考虑的实际问题。

  “没车牌,即使失窃车辆出现在你眼前,你也奈何不了新车主。”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一辆八成新自行车被偷后,失窃的车辆很快现身在自行车“黑市”,可当他前去指认时,差点被新车主暴打一顿,对方的理由是:“凭啥说这车是你的?”

  难点三:哪个机关有能力去检查?

  不少市民表示,实行实名制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这样做的管理成本可能太大,如警察是不是要常上路拦自行车核查证件?而面对上万辆自行车,哪个机关有能力去检查?是否要再次成立“非机动车管理机构”?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交警部门就曾对自行车进行上牌管理过,但之后不知为何不再执行了。没有管理部门对自行车进行管理,自行车失窃案件急剧上升。同时,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非机动车道的消失同样在“蚕食”着自行车的生存空间。由于自行车的管理凸显“真空”,最终演变成市民购车——失窃——买赃——打击的“怪圈”,形成恶性循环。

  有市民提出:“自行车毕竟不是汽车,在陕西使用量特别大,如今汽车买卖登记都要排队,很难想象,自行车实名制后的办理程序将如何。 另外,自行车结构比较简单,很多人拿个工具就能顺利地更换大部分零件。实行实名制后,自行车的编号放在哪里?怎么能保证自行车与编号能始终对上?”

  本报记者 卢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