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少大学生不知元宵典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7:10 扬子晚报

  “有谁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来历,又有哪些寓意?”昨天,扬州大学生技学院本科生党员活动室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学院老师组织大家包元宵、煮元宵、闹元宵,活动中老师不经意的提问,不想大学生们一个个“哑口无言”,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几个老师“借题发挥”,“乘机”给大伙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

  昨天下午,院团委辅导员杨老师特地买来了豆沙和糯米面,手把手地教20余名学生代表包元宵、煮元宵。“大家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是什么?”杨老师边忙边笑着问。同学们先是一阵唧唧喳喳,又沉默了下来,一个个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杨老师告诉同学们,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在我国,各地制作的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都带有团圆的寓意。元宵最初起源于宋朝,当时民间过元宵节时,流行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这种食品后来被称为“元宵”。

  杨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虽然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传统,但当代大学生对此却漠不关心。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老师,自己焦急之余,也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为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王海银 陈 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