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只“凤凰”栖落头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7:58 南海网-海南日报

  

52只“凤凰”栖落头村

  外来媳妇脸上露出的笑容如山花一样烂漫。 本报记者 于伟慧

  “我来自河南南阳”,“我来自广东潮洲”,“我来自广西桂林”,“我来自湖北……”“我们村的媳妇是东西南北全了”,在万宁市三更罗镇头村村口的一小屋里,25个外来媳妇聚集一起,当记者询问时,大家高兴地说出自己的家乡。

  全村青壮年130多人,有83名男青年外出打工,其中52人迎娶了外省媳妇,地处偏远山区的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外省媳妇之村。

  外出打工引来外地媳妇

  “三更罗的小伙子很帅,很热情,很忠厚,我们就千里迢迢地嫁过来了。”当问起外来媳妇为什么选择嫁到三更罗时,一位来自广东的媳妇笑着这样说。

  要问为什么村里会招来这么多外来媳妇,还得从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说起。

  三更罗镇的头村人多地少,想靠种田养活一家实在是不容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头村的男青年就开始外出打工,“外出打工不但赚了钱,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村里引进了52个外地媳妇。”村里的妇女主任吉妚容这样说着。

  村里第一个外地媳妇朱景琳是1991年嫁到头村,当时在头村算是一个大新闻。

  “老陈家的儿子娶了一个外地媳妇,这孩子真的不简单,听说媳妇家离咱这上千公里,可远了……”

  “不知这媳妇能不能习惯,能不能在咱山区这里过日子呢?”…… 面对村里新嫁来的外地媳妇,村民们说什么的都有。

  朱景琳,老家在安徽阜阳,在1991年,她在深圳打工时认识了同样是打工仔的三更罗镇头村小伙陈国荣,被小伙豪爽热情的性格吸引,虽然当时父母有些不同意,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嫁到三更罗镇头村。

  如今朱景琳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问起这段远嫁的感受,朱景琳说:“头村的小伙确实很勤劳,很疼女人,很会过日子……”

  如今朱景琳的大女儿已经10岁了,她和丈夫陈国荣靠种植槟榔、养猪持家。家里的一年收入也有两万多元。

  朱景琳的远嫁,仅仅是给外来媳妇开了一个头而已,在如今,村里已经有了52个外来媳妇。这里的媳妇有广东的,广西的,河南的,四川的,全国各地哪都有。

  在村里,有好多家几兄弟娶的都是外来媳妇,来自广东的黄戊云和来自广西的汤牡丹这一东一西的媳妇就嫁给了两个亲兄弟。

  村里的妇女主任吉妚容家里两个儿子娶的都是外地媳妇,吉妚容满脸笑容地说,“唉,多亏村里的小伙子外出打工,要不然绝对不可能娶到这么多外来媳妇,说不定村里光棍还是一箩筐呢!”

  吉妚容说,现在村里的男青年几乎都在外面打工,赚钱,娶外地媳妇已经是村里小伙子互相攀比的一件事情了。

  外地媳妇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现在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惯,会讲一些本地海南话,但不是很准,听是没有问题了。”来自安徽的媳妇朱景琳操着略带一点海南语调的普通话,说着一些家常事。

  而来自四川的外地媳妇李君已经能讲一口很流利的海南话了,“嫁到这里,就要适应这里的风俗习惯,老公讲海南话讲得多,我也就学会了。”

  三更罗镇镇长李芸说:“这些外来的媳妇,不但能够入乡随俗,讲一口很流利的海南话,在这里安心过日子,最为重要的是给这个村带来了许多新变化。”

  提起外来媳妇带来的新变化,村妇女主任赶忙插话说:“以前我这个妇女主任可不好当了,光计划生育的事就不知道操多少心,村里的媳妇小孩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生。现在好了,这些外来的媳妇很自觉,生完二胎后,都自动地做节育了,还是这些外来的媳妇好。在计划生育上不用我操心。”

  “自从娶了这些外来媳妇后,村里的男人喝酒的少了,闹事的也少了,男人们在她们的‘调教’下都开始忙着过日子了,以前村里男人是以喝酒闹事为乐,现在这个毛病改了。”村里的男青年黄亿飞接着说,他说,自己的老婆至今还在东莞打工,自己在家种植槟榔和照顾孩子,老婆经常打电话回来问最近有没有醉酒,把孩子照顾得怎样?

  村里小学的王老师说:“在学校里,头村的孩子的普通话讲得最标准,而且孩子比较懂礼貌,接受能力比较强,这些都与这些外来妈妈有关系。”

  提到外来媳妇的表现,该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王凯说,“头村是全市的科技农业示范村,平安建设示范村,以前的头村是信息不通的,而现在村里在信息建设方面搞得很好,市里落实什么政策,在头村落实的最快。头村也是全镇农业增收最快的村庄。“

  不知道在身边的阿婆怎么听到记者在采访外来媳妇的优点,阿婆也赶到记者跟前操着满口的海南话说:“我这个儿媳妇好啊,不但懂得持家,而且特别懂得照顾我们这老人,对丈夫对孩子都很好,人勤快,能干!”阿婆的儿媳林森叶来自广西,阿婆对儿媳是一百个满意。

  村里媳妇亲如一家

  “村里外来的媳妇,都亲如一家人。”头村的村民这样说。

  “我们都远离娘家,我们彼此之间都曾经在外打工,如今都嫁到这里,我们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所以我们相处是特别融洽,亲如姐妹一样。”娘家在河南的媳妇武秀花说。

  “他做的饺子特别好吃,皮薄馅大,真是香,我们经常跑到她家去吃饺子。”

  “她做的馄炖也不错,又鲜又嫩,我们怎么学也学不会。”一提起吃的,外来媳妇是你一言,我一语。

  “我们这里就是离城里远,要不然,我们外来媳妇在村里开个饭店,准保特受欢迎,东南西北风味全都有,我的过桥米线更是拿手绝活。”娘家在云南的媳妇王启英打趣说。

  “还有啊,她广西的山歌唱得不错,她河南的豫剧唱得也好,要不然让她们给你唱一段。”一位广东媳妇指着两个外来媳妇说着。

  镇长李芸说:“这些媳妇平时是特别活跃,我们还准备在今年的三月三搞一个民歌大赛,我们本地的黎歌、苗歌,再加上云南民歌,广西民歌,福建民歌,还有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肯定很精彩,这些外来媳妇,带来好多外来文化都在这里融合了,本来这些媳妇就亲如一家,这与各地的文化也分不开呢。”

  外来媳妇的愿望

  一群外来的媳妇,渐渐落户于这个小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夫教子,在她们的心里,除了过好日子,带好孩子,心中还有着更多的期盼。

  “我还是很怀念打工生活,我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媳妇朱景琳说,“我们村这里土地不多,收入不是特别高,我们还是希望多给孩子攒点钱,为孩子将来读书做打算。”

  “对,我也想打工,毕竟我和老公都是通过打工认识的,现在有小孩子了,离家太远打工也不现实,如果就近有份工作是最好。”来自广东的陈丽琴抱着自己8个月大的小儿子说。

  “还有我们好多人的户口还没转过来,转户口很麻烦,要花许多钱,有时候不知道是娘家政府的问题还是婆家这边政府的问题,转户口怎么都转不过来,人都嫁过来了,户口却一直过不来,我们这里有一半多的姐妹户口都没转过来,要是政府能集中地帮我们办理一下户口我们再感激不过了。”湖北媳妇夏卢红说。

  “我最大的愿望是有钱了能回一趟娘家,我都嫁到这里6年了,一趟娘家还没回呢,回去一趟带着孩子和丈夫至少要上千元,如今不是很富裕,我们真是不敢回去。”河南媳妇武秀花说。

  “我也是,就想回娘家看看,我的小孩都6岁了还没见过他外婆外公呢”,在众多外来媳妇中,有一半以上的媳妇嫁到这里来都没回过娘家,能回一趟娘家成了最大的愿望。

  (本报万城3月4日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