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留守妇女”变“创业新军”投身创业大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9:5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昌3月5日消息(记者胡啸 通讯员张化胡文) 在江西省德兴市泗洲镇张家畈村,一些家庭妇女围桌聚集在一起,面前摆放着各种五颜六色的小珠子,正一针一线的穿起2008北京奥运会的五个吉祥物福娃。无需一个小时,一个个美丽的奥运吉祥物在她们精心穿制下,栩栩如生的展示在眼前,光彩夺目,让记者一饱眼福。这是德兴市“留守妇女”投身创业大潮,搞活“来料加工”的一个场景。

  德兴虽地处山区,但毗邻浙江,是个移民大市,全市30万人口中有10万是浙江移民。该市把移民做为联系浙江的纽带,一方面加大城乡宣传力度,引导“留守妇女”走创业之路;另一方面,通过妇联、劳动就业局等单位对外牵线搭桥,帮助“留守妇女”寻创业之路。此外,该市积极采取减免税费、小额贷款、技术培训等措施,对“留守妇女”的初期创业帮难解困。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移民纷纷回乡收集信息、学习技术、联系业务,当中出现了一大批女经纪人,通过他们的“穿针引线”,手套加工、针织加工、饰品加工、珠花加工、头套加工、雨伞加工、窗帘加工、服装配件加工等各种来料加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个市万村乡沙畈村,正在缝制雨伞的张嫩菊告诉记者,一星期跑一趟义乌,送2.4万把雨伞。由于业务量较大,她把制雨伞的原材料分发到各家各户去做,再回收交给厂家。现在她的加工点分布在杨林铺、蒋家等7个村,有350多人从事这项工作,每人每月可获得600余元劳动报酬。手套加工大户、年收入8万多元的泗洲潭埠村农民杨慧娟回想起当初激动的说道:“以前和丈夫在家务农,收入少,日子艰难;外出务工,劳动强度大,孩子没人管。现在,搞来料加工,收入高,又能兼顾家里,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春节前,德兴市组织30多名妇女到浙江参观考察,协调来了加工事宜,并长期签订合同进行来料加工。对“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妇女给予大力扶持,对“不离土不离乡”发展庭院经济和来料加工的妇女给予鼓励并推广,一股“留守妇女”创业氛围在德兴愈加浓厚。目前,这个市12个乡镇已有50多个来料加工点,女经纪人队伍从无到有,已发展到近100多名,全市有10000余妇女参与来料加工,占全市“留守妇女”的30%,人均年收入可达8000余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