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富”脑子种枣子 乡邻同唱致富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1:04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听说容县松山镇政府对面的“松山青枣园”被容县县委、政府授予容县科普示范基地,女主人荣获2006年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光荣称号,在“三八”前夕,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个先学技术搞智力投资、靠科学技术改变命运的女能人林凯华。先当科学技术主人,后当致富能人的思维,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

  大青枣儿甜 市场卖得俏

  年后的大青枣园已到收获的尾声。枣园仍是一片郁郁葱葱,处处留下了丰收过后的痕迹。在路边枣园低矮的小木屋里,记者见到了林凯华夫妇。她们一家4口,在这间不到15平方的小屋里已居住了6年,在这座枣园小屋里艰苦创业,唱着她们喜欢唱的“大红枣儿甜又香”的红军歌曲。她把大红枣的“红”字改为了“青”字,“大青枣儿甜又香……”唱得那么动听。两大箩筐的收尾大青枣在路边摆卖,有10多人正在购买。虽是收尾果,但价钱仍卖到2.4元1公斤。买枣的村民边买边询问大青枣的种植技术、产量,还问是否还有果苗,是否包传授技术,包销产品。林凯华耐心向购买者讲解大青枣的科学技术,有问必答,还带领村民在果园里现场讲解,教他们怎么种,怎么管护,怎么剪枝,施肥等。林凯华说:春节前,来买枣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广东、柳州、桂林等地的老板来采购。春节买枣子(早子),广东人认准了是“早生贵子”,枣子是个吉利物品,在果场称6元1公斤,2万公斤枣子一销而空,她一下收入10多万元。

  先“富”脑袋 再胀钱袋

  林凯华今年37岁,是松山镇合垌村人。1999年,一场罕见的大霜,让她的几十亩龙眼荔枝损失惨重。她没有灰心泄气,她在所订的科技报刊杂志以及电视里看到了广东种的大青枣信息,使他们夫妻俩又看到了希望。2000年,她和丈夫先后3次自费到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大青枣种植技术,购买了许多有关大青枣的种植技术,育苗书籍,还购买了光碟,当时还高价购买了400株大青枣苗回乡种植,当年培育了种苗。她说:当农民没有智力投资,就不会有丰厚的物质回报。她和丈夫反复观看光碟,认真研究实践,按光碟里说的技术进行种、管。碰到疑难问题,就打长途电话向大学里的教授请教。她说,仅长途话费就花了几百元。是科学技术,给林凯华插上了致富的翅膀。她仅在镇政府对面租地种的15亩大青枣示范基地,至今已收获6年。今年产量每株达到50公斤以上,总产量2万多公斤,收入10多万元,成为容县第一个大青枣“女王”。

  服务众乡亲 同唱致富歌

  林凯华种植大青枣成功之后,向她拜师学艺要种大青枣的人越来越多。她致富不忘众乡亲,有求必应,虚心向村民传授技术。她培育出的枣苗,平价卖给村民,对前来购买枣苗的村民实行“三包”。对困难村民免费赠送枣苗,有的半卖半送,主动上门跟踪服务,她的大青枣园成了科普推广基地,深受村民的欢迎。6年来,林凯华免费赠送枣苗给24户困难户,价值2000多元,有的是赊销。困难户蔡柱源种80株枣苗,在她指导下,今年产量达3200公斤,收入1.6万元,他靠种大青枣过上了大青枣般的甜蜜生活。目前全镇在她的扶持下,共有50多户村民种上了大青枣。今年元旦这天,林凯华出钱请广州、南宁、桂林的专家到镇里免费为村民讲解农业技术课,讲沙塘桔的种植技术,深受村民的欢迎。6年来,她共为村民免费办班16次,共3600多人次参加培训。她说:现代农民要先“富”脑袋,后富口袋,一个人富不算本事,要带领村民共同富,那才是真正的富,这样我才富得顺心,富得安心,富得欢心。一个人唱歌虽好听,但大合唱更能振奋人心。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