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CCTV-7《致富经》:磨难压不垮的鲁元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1:21 CCTV-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3月2日播出节目《磨难压不垮的鲁元琳》,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7年1月4日 武汉

  上午七点半,鲁元琳要去上早班。尽管她三步并作两步走,一公里的行程还是走了整整20分钟,到店里一看,工人们已经全到齐了。

  鲁元琳:“安静一下,大家安静一下,我现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统计了一下,今年5千件的计划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到过年还有30来天,在这期间我们赚的钱,我就拿出来发奖金了。”

  鲁元琳,今年41岁,在武汉市区做了10年毛衣编织生意。2006年,她一共编织和销售了5000件毛衣,编织费加上毛线的利润,这一年她净赚50万元!

  鲁元琳:"这件毛衣是我自己织起来,这件衣服花了6两线,6两线我们是卖120,但是这个工钱的话,就得100来元。"

  鲁元琳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日子也过的开开心心。然而,谁又知道她今天的这一切是被一场接一场的噩梦逼出来的。

  鲁元琳出生在武汉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8个月大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还没来得及体验正常人走路的感觉,她的左腿就再也无法弯曲了。

  鲁元琳从小学习刻苦,高考时顺利达线,但由于体检没过关上大学成了泡影,同样的原因在招工考试中也名落松山,甚至想当一个做冰棍的工人都失去了资格。正值人生花季的鲁元琳感到前途是那么渺茫,生存是如此艰难。

  鲁元琳:"我就到我同学那个药店里面,我就到她那里去买了一瓶安眠药。"

  那一天,鲁元琳在昏暗的楼道里吞下了整整一瓶安眠药。

  鲁元琳:“我醒来听到第一句话就是,我母亲说的,她很聪明,她从小读初中的时候,衣服就是自己裁自己做,这是我听见的第一句话,当时我醒过来,我感觉我应该好好的活下去,为了我的母亲,为了我的父母。"

  残酷的现实告诉鲁元琳,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定要找一个自己能做得了主的工作。

  有一天,她在街上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出售毛线编织机的小摊,看着千丝万缕的毛线一会功夫就可以变成一件毛衣,鲁元琳喜不自禁。

  鲁元琳:"我就每天去看,我看就是一团很普通的线,就在机器里面就织出来很漂亮的花,不到几个小时,一件衣服就成功了,我连续看了三天,实际上我已经就已经看出眉目了,

  客户:我们就是最低价格,销售了一台编织机给她。"

  编织机是父母借钱买的,鲁元琳对它倍加珍爱。在当时那个年代,有一件手工织的毛衣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很少有人会想到用机器代劳。鲁元琳就抓住人们的稀罕心理,主动要求给街坊邻居们编织。手艺渐渐熟练后,人们开始5元10元的给她报酬。鲁元琳有了谋生的手段,心情也跟着阳光起来。

  鲁元琳:"我意识到我的存在,对别人,对社会,对周边的人,还是应该有用的,我就开始每件衣服15元钱,当时是15元钱、20元钱,就这样就开始做。"

  来找鲁元琳织毛衣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天,一位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上门请她织一件过年时穿的毛衣。

  鲁元琳:“我一晚上没睡觉,我早上起来昏昏沉沉下阁楼的时候,一脚就塌空了,那个墙边有一个那么长的钉子正好把脸就挂在上面,撕破了一个你看,那么大的一个口。”

  小伙子觉得过意不去,特意来看过她两次。鲁元琳脸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但也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个月之后小伙子成了鲁元琳的丈夫。

  鲁元琳担心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缺陷丢了丈夫的面子,决定不举行婚礼。1992年5月,在一个与平常没什么两样的日子里,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成了她的新房。

  鲁元琳:“太穷了,真的是太穷了,六个平方的房子,我结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就把结婚时的宽床就给拆了,拆了就把我父母的一个旧沙发放到房里面,就是晚上就把它打开睡觉,白天就把它给收起来,因为我要工作呀,把编织机要摆在里面。”

  一台编织机养活着鲁元琳夫妇。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5年后编织机增加了6台,为了生意,他们租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然而,就在日子稍有起色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降临。

  1997年7月5日,鲁元琳吃过午饭后继续在编织机上穿针引线,突然一阵炽烤袭来,还没来得及反应,一场由煤气泄漏引发的大火就在她眼前弥漫开来。

  鲁元琳:“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把孩子给抱出来了,那个火势蔓延得非常快,我老公当时顺便抱了一台电视机出来,抱了电视机出来以后,他还想冲进去抢,我死死的拉着他,我不让他去,我很镇静的看着那个火烧,没有感觉,我觉得烧吧烧吧,只要一家三口,我们一家三口还在一起。"

  这场大火烧光了鲁袁林5年来的全部心血。然而,祸不单行,一个月之后,鲁元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她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一个只会帮助自己,而永远都不会歧视自己的人!

  1997年后半年,对于鲁元琳来说是一段备受煎熬的日子。母亲去世之后,鲁元琳赚钱养家的心情更加迫切,她想多买几台编织机,并雇用工人扩大编织规模。没想到,夫妻俩在这件事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吵架成了家常便饭,鲁袁林苦心经营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婚变让鲁元琳雪上加霜,失去了生活的最后希望。走出家门的那一天,鲁元琳来到大雾弥漫的长江南岸,毅然向滔滔江水中走去。

  初冬的江水寒冷彻骨,钻心的寒意最终让鲁元琳清醒过来,自己怎么能丢下哭喊着的女儿,难道靠一双健全的手,靠学会了的编织手艺还养活不了自己和女儿吗!

  鲁元琳:“我病得很厉害,完全起不了床,很凄凉,那个时候孩子就4岁多,她给我拿药,给我倒水,让我吃药,当时我觉得,只要有孩子,再大的苦我也能够承受。"

  鲁元琳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她要活出个样儿来让人看!但是,一个身无分文的残疾人又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呢?鲁元琳想了一个办法,她找到第一次卖给她编织机的那个人,提出以一年后多付款10%的方式购买对方的编织机。对方深深地同情鲁袁林的遭遇,二话没说马上给她提供了5台编织机。

  当时,已经是1998年,鲁元琳把生活的赌注全部押到了这5台编织机上。事实证明鲁元琳的判断并没错,毛衣在商场里比比皆是,但是一件毛衣从厂家到商场免不了要加上各种费用,而鲁元琳做编织是直接面对顾客,所以价格上要比商场里低得多;再加上能量体裁衣的优势,鲁元琳的编织店还是吸引了不少顾客。

  织毛衣,款式是关键。为此,鲁袁林常到商场和街头看毛衣又有了哪些新款式,有一次,他在武汉长江码头转悠时,突然看到一位女士穿着一件很别致的毛衣。

  鲁元琳:“她走得很快,从我身边过去了,结果我大声的叫了她几声,因为我又追不上她,我就叫了她几声,我说请你等一等,等一等。”

  朋友 王丽萍:“我以为她是向我讨钱的,我就给了她几元钱,她说不是的,当时场面挺尴尬的。”

  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王立平有空就来鲁元琳的店里互通有无。

  毛衣款式可以在街上看到,而技术则需要扎扎实实地学习。鲁元琳参加了好几家编织学校的培训,每次去都要带上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向老师请教。这种习惯她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鲁元琳:“我在家里做的时候,老是感觉衣片好像长了,袖子好像小了。”

  老师:“我们的挂肩,就要比袖子那一圈大两个公分,这样才好看,但是我们怎么上呢,首先我们袖子平收的地方,轻轻往上抬,然后,左手,大拇指在上面,把衣片往里面推,右手把衣片拿着,很轻的拿着,因为针织的东西的话,它有弹性,它很松,然后左手,你轻轻的把衣片,往里面,像这样子往里面推。”

  几年来,鲁元琳结识了不少圈内的朋友,也逐渐摸清了毛衣赚钱的门道。从前,她只是靠织毛衣赚一份辛苦钱,而一件毛衣的多一半利润还是被毛线经营商拿去了,如果一边编织一边卖毛线那就更赚钱。200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鲁元琳找到了一家毛线经销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方也觉得她织毛衣时有卖毛线的便利条件,就主动降低了合作门槛。

  毛线经销商:“对别人都是现金现货,对她呢,你把我的货先拿去卖了再说吧,挣了钱再还给我。"

  2002年秋天,鲁元琳开了第一家毛线店,打出了卖毛线织毛衣的招牌。顾客可以买毛线,同时可以就地编织。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让鲁袁林多了一份赚头!

  鲁元琳:“这件毛衣,这个利润有两个渠道,就是毛线销售那个环节,我赚了,在加工费还要挣一部分。"

  2005年,鲁元琳又出了一招。从前人们拿着毛线来织毛衣的时候,最后总要剩下一两半两的毛线,对顾客来说那就是浪费。鲁元琳的办法是,只要在她的店里买毛线织毛衣,提前不用秤毛线,毛线出多少钱,最后以毛衣的斤两为准,这样就为顾客避免了浪费。此举吸引了大量顾客。当年,鲁元琳在武汉市区一共开了3个毛线店,编织机也增加到了20台。

  近两年,鲁元琳的毛线店和编织厂在武汉市已经稳稳的占据了一席之地,她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如今,她一边打点生意,一边照顾上中学的女儿,日子过得忙碌而充满希望!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