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这对母女不寻常种菜种出名堂双双上了央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1:20 大连晚报

  

这对母女不寻常种菜种出名堂双双上了央视(图)
这对母女不寻常 种菜种出名堂 双双上了央视

  ■文/图 本报记者 谭可歆

  在旅顺口区有一对不寻常的农民母女——张秀玉和她的女儿蒋英杰,她们种的绿色蔬菜每天都会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母女俩在当地不仅是名人,更是大家羡慕的女能人。

  母亲种菜种了40多年

  1962年,18岁的张秀玉初中毕业后,回到了三涧堡镇土城子村,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为有些文化,除了帮村里记工分外,好学的张秀玉跟着村里的菜把势学起了种菜。当时,她只是觉得这好歹也算是门手艺,没想到,这菜,一种会是一辈子,而且种出了大名堂。

  张秀玉的丈夫在旅顺口区一家兵工厂工作,1984年,已经够进城条件的张秀玉跟随丈夫去了旅顺城里,在城里闲了一年后,张秀玉待不住了,又回到了农村,她心里还是惦记着种菜,只有在地里,她的心才踏实。

  1987年,张秀玉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蔬菜。因为菜的质量好,她种的大白菜被大连市定为划片供应基地。1995年,旅顺口区妇联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她成了培训班中唯一的大龄女学员。随后她几下山东,多次到北京、盖州、丹东和瓦房店等地拜师学艺,掌握了100多种国内外蔬菜种植新技术,成为旅顺口区第一批取得绿色证书和农艺师职称的学员。

  如今张秀玉已建立了高标准塑料大棚180个,累计投资2000万元。每年能生产各种绿色蔬菜1800多吨,年收入达200万元。如今,她种的“绿晨”绿色蔬菜遍布大连各大超市、商场。

  张秀玉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名气也越来越响。辽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辽宁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从1987年起,张秀玉本人先后被授予大连市种菜能手、大连市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和辽宁省科技示范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女儿种菜也成了名人

  在张秀玉种菜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得力的帮手,那就是她的女儿蒋英杰。1990年,已经在旅顺城里工作了三年的蒋英杰回到土城子村,和母亲一起种菜。

  很快蒋英杰就发现,农民并不好当。1992年,蒋英杰把立春前育的西芹苗在立春后种下去没多久,一亩地的西芹全部抽节,成了一棵棵又高又粗的独秆芹菜,只能全部扔掉,损失了1万多元。此后,蒋英杰在跟着母亲学种菜技术的同时,开始自己看书,到山东、北京等蔬菜基地去学艺。2005年,在区妇联的组织下,她去了日本的现代农庄学艺。采访时,蒋英杰告诉记者,日本的蔬菜种植技术除技术先进外,更突出的是对空间和时间的高效利用,温室大棚里一年四季都交错种着不同种类的蔬菜,没有一点浪费的地方。

  除了到处学习技术,蒋英杰还喜欢到网上去淘宝。2005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西班牙的茄子品种不错,就通过该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买到了种子。培育出来后,由于这种茄子皮薄口感好,特别适合做大连人喜欢吃的茄盒,结果进了市场后供不应求。随后,蒋英杰又从网上引进了台湾地区的两个优良的西红柿品种。

  母女双双上央视

  在旅顺口区,张秀玉和蒋英杰母女俩是名人。这两年,母女俩广播有声,报纸上有名。2004年4月,大连农业现场会在张秀玉的蔬菜基地召开,张秀玉作了15分钟的发言,中央电视台农业7频道专程为此做了一个专题片。9月,央视7频道和9频道又先后播出了30分钟的《菜农蒋英杰》的专题片。

  母女俩多次荣获各种荣誉称号,2006年“三八”节,妈妈张秀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女儿蒋英杰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

  张秀玉致富不忘乡亲,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传授给菜农,在她的指导和带动下,三涧堡镇已有2500多户菜农建起了种菜档案。

  女儿蒋英杰的温室大棚则成了儿子所在学校的免费教育基地,而且来联系的学校不断增多,蒋英杰干脆让蔬菜基地多了一个功能——春秋两季免费让孩子们和各乡镇的妇女参观采摘蔬菜。虽然有不少的经济损失,可蒋英杰觉得挺值。

  图片说明:张秀玉和她的女儿蒋英杰在她们的蔬菜大棚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