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青年追捧网语,只因生动好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8:57 解放日报

  “这张照片帮我PS一下”,“我SP这个建议”……在网上,类似这样的话比比皆是。原来,PS是画图软件“photoshop”的缩写,指修改图片;“SP”是英文单词“support”的缩写,表示“支持”。

  团市委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8”(再见)、“潜水”(看帖不回帖)、“fb”(吃喝玩乐)等网络语言在青年中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高达70%。青年为何热衷网络语言?复旦大学学生小魏的看法具有代表性:“这些词汇生动传神,而且用起来很方便。”

  已做了一年校园BBS版主的大四学生solbyb向记者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网络词汇ORZ,用三个字母组成一个小人下跪的形象,现在被网民广泛使用,通常表示佩服、崇拜……“你看多形象啊,这种活泼的语言其实也能体现一种创新思维!”

  网络语言广泛流传,引起一些家长和教师的担心。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叹息:我们花了好几年时间教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语言,结果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被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俘虏了……

  对此,许多青年不以为然。在团市委的这项调查中,约87%的青年表示,应理智、宽容地看待网络语言。

  一些青年告诉记者,事实上大多数网络语言只在网络上流行,现实生活中很少使用。团市委的调查也显示,网络用语一旦离开网络,总体知晓度往往很低。

  比如,在大型网上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玩家们常常用“浮云”这个词来形容中看不中用或者遥不可及,但该词在青年群体中只有9.8%的知晓度。

  上师大中文系教授何伟渔介绍:语言的生命力和语言本身是否简明、形象、易用密切相关。近20年,汉语新词以每年1000个的速度出现,相当于平均每天诞生3个新词。其中只有一部分被吸纳为全民语言,约定俗成地沿用下去,比如伊妹儿(电子邮件);而另一些则昙花一现。

  何伟渔认为:“网络用语也遵循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一个自然进化和自然淘汰的过程。”

  不过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也提醒:由于网络语言鲜明的个性和使用的任意,容易让一部分青少年在写作文、考试或正式场合中把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混淆起来,甚至误把网络语言奉为真正的语言经典。因此,学校、家长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