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再婚为养老能否靠得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00:49 大连晚报

  

再婚为养老能否靠得牢(图)
记者从大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获悉,老人再婚正在从情感诉求向养老诉求转化

  再婚为养老能否靠得牢

  ■文/图 首席记者 张晓帆

  连续3年,我市离婚人数都在1万对左右,其中老年人再婚又离婚的比率一直较高。法院记录表明,诉诸司法程序的老人离婚案里,80%以上属于再婚离婚。

  昨日,记者从大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获悉,以前老人再婚,多数是希望找个老伴解除情感寂寞,但是现在的老人再婚,却有很多是希望借此找到养老的依靠。剖析具体事例,记者看到,高离婚率背后,隐藏着许多无奈与酸涩。

  心酸故事: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

  刘女士是一位退休老师,丈夫十多年前去世,孩子大学毕业留在上海。

  2005年年末,一次老同学聚会上,刘女士邂逅了中学同学孟先生。孟先生比她大两岁,妻子去世3年多。两人聊起中学生活,挺愉快,两人开始了交往,半年后,孟先生提出登记结婚,刘女士没有马上答应,最终促使她下决心的,是远在上海的儿子的一个电话。

  刘女士的儿子准备结婚,婉转地跟母亲提出要钱。刘女士没有太多积蓄,思来想去,她答应了孟先生的求婚,与其登记后不久,刘女士将自己的房子卖了,20余万元房款汇给儿子后,她搬到了孟先生家。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得知刘女士将自己的房子卖了后,孟先生跟她生了一场气,认为她嫁过来的动机不纯。“我们在一起住了8个月,最后平静地分手了。”记者采访时,刘女士刚刚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恢复了独居生活,就像从未有过那场婚姻。

  婚后更像雇主与保姆

  2004年春天,53岁的韩桂花失去了丈夫,经女儿的男朋友介绍,认识了吴建国。吴建国大她12岁,退休前是个处级干部,住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儿女都已成家。“我一开始不同意,他年纪太大了。”吴建国不但年纪大,还“三高”,天天都要量血压,吃药。

  韩桂花在介绍人撮合下再见吴建国时,“吴建国当时就给了我一个5000元的存折,我动心了。”韩桂花当了一辈子工人,吴建国出手这么大方,实在让她心动。吴建国的儿女很坦率地告诉她,父亲身体不好,就想找个年轻能干的人,一是为给父亲做伴,二来也有个照应。

  韩桂花想了几个晚上,终于与吴建国登了记。“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吴建国的保姆。”韩桂花说,吴建国吃饭很讲究,营养搭配、餐具色泽都有要求;他还爱干净,家里一点灰不许有;每天晚上都要洗澡,衬衣两天一换;家里来客人时,吴建国喜欢留人家吃饭,得弄几菜几汤……这些习惯让过惯了“粗糙日子”的韩桂花非常不习惯。诸多生活习惯上的差距让两个人几乎没有共同语言,韩桂花和吴建国都觉得,他们俩就像雇主与保姆。

  这样过了一年,女儿生孩子了,韩桂花想过去侍候月子,不料吴建国不同意,他的儿女也不同意:“你走了,我爸怎么办?”无奈,韩桂花只得两头跑。女儿看她日渐憔悴,问她原因,她终于忍不住哭了。女儿说:“妈,我劝你结婚,是为了让你幸福,不是让你遭罪,与其如此,不如离了。”女儿出了月子,便陪着韩桂花去离婚。

  深度剖析:

  再婚目的转向养老需求

  我市“养老110”负责人表示,伴侣和家庭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刘女士想找个寄身的地方、吴建国则希望找位保姆,老人再婚已经从情感需求向养老需求转化。分析其原因,是因为老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一些原来的关系丧失了,不少人一时难以适应,希望通过找伴侣来满足他们的“依赖感”;一些身体不好、经济条件差的老人,则希望通过再婚改变生存现状,实现养老需求;再加上现在的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儿女多数独自生活,老人不再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

  民政局统计数字表明,我市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92万,占总人口数的16.1%,这意味着每20位市民中,就有3位老年人。这些老人中,丧偶独居者比例不小,再婚需求很大。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执委路振平指出,尽管不少婚介所都有老人婚介项目,但目前我市真正专业为老人提供婚介服务,且将养老需求与情感需求结合起来的,只有“养老110”一家。

  “ 养老110”国家高级婚介师阎雯介绍说,子女态度、财产担心及生活习惯差异是再婚老人离婚的三个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实行夫妻财产共有制,再婚老人一方去世后,财产由另一方法定继承,如此一来,去世一方的子女就有可能失去所有本应属于自己的遗产。所以,解决了再婚老人的财产问题,也就有望解决离婚率高的问题。

  专家支招:

  再婚前“唱”好“三部曲”

  为此,“养老110”决定将一直在做的老人婚姻情感咨询扩展成专线,聘请资深专家、高级婚介师解答老人在婚姻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阎雯指出,“养老110”开通两年来,经常接到老人关于再婚问题的咨询,工作人员为老人介绍过伴侣,也为老人举办过婚礼、婚前财产公证、婚后纠纷调解等。“工作中我们发现,老人在婚姻情感方面的需求非常大,于是决定将‘养老’与‘婚姻’更好地结合起来。”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经“养老110”牵线搭桥的10余对再婚老人中,尚无一对离异的。“这与我们搭建‘保护网’,从婚前到婚后,随时为其提供监护不无关系。”该机构负责人说:“婚前小事,婚后就是大事,老人经不起再婚又离婚的挫折,那样的打击太大了。”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执委路振平指出,所有准备再婚的老人都应“唱”好“三部曲”:一是在相处阶段,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儿女情况,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二是在登记前,要就双方婚前财产归属和婚后生活规则进行详细约定,约定内容要细,包括房产、生活费、医疗费、子女关系以及去世、骨灰安置等;三是在婚后,要学会冷处理双方矛盾,恰当地处理双方子女关系,不能轻言离婚,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求助专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