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有补贴还增收 村民当然愿种优质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05:1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日,在都江堰市拨出640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全市15万亩优质粮食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其中6000亩核心示范片更将按照现代农业高标准的要求建成。据悉,该办法将带动农户每亩增收数十元,还将推动该市优质粮食产业发展。

  政府投入 640万元鼓励发展优质稻

  在崇义镇基地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施工队正在放线、挖沟、扩路,“这里要扩成4米宽的机耕道,那边是安放U形槽的沟渠,今后大型农机都可以开进来!”工人们告诉记者。

  “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补贴,使我市优质稻的比例达到95%以上,从而起到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据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该市拨出专项资金640万元,启动了15万亩优质粮食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将按新农村的要求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

  “种优质稻政府还要给补贴,我们几乎不花成本,当然愿意种!”崇义镇大桥村村民张耀华高兴地告诉记者。据悉,为了鼓励农户种植优质稻,此次政府为种粮户推荐了七八个国标3级以上的优质品种,只要种植这些品种便可得到15元/亩的补助,对核心示范区,政府更是将种子、生物农药、有机肥等农用物资全部定额补贴到田,目前核心示范片的良种已纳入政府采购程序,3月15日左右将发放到田,农户只需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种植即可。

  科技支持 核心区每亩至少增收60元

  “听说一年要增加60—70元的效益呢!”一边算账,田边的村民们一边乐开了花。据该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都江堰市原来水稻亩产并不高,此次实行规模生产,农业专家们专门对每个区域的气候、土壤、日照等进行了分析,根据该地区水稻生育期长短推荐了相应的品种,同时实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模式,15万亩基地内涉及的12万农户全都将在农业部门、乡镇的组织下进行培训,在核心区内还将普及推广旱育秧、旱育抛栽、杂糯间栽、稻田保护性耕作以及机械化种、收等节本增效技术,据专家测算,15万亩基地将至少增产5%以上,加上品质提高、保护价收购,将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35元左右;核心示范区增产量将达到8%—10%,每亩至少增收60元。

  在基地与都江堰粮缘商贸责任有限公司的“粮食订购合同”上,记者看到,公司将负责15万亩基地所有优质粮食的收购,并制定了1.44元/公斤的保护价,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照高出市场价0.06—0.18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此次在政府的引导下,公司已向基地下了订单2万吨以上,将作为旗下“堰香”大米品牌的生产原料,今后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深加工和品牌打造,带动整个都江堰粮食产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陈泳 文/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