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富民乐民,绘就四川文化新“坐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06:1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张珏娟颜婧三月,蜀中大地春意盎然。各市州文化局长与文化名人、文化企业家代表聚首蓉城,共同商议加速实现我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大计。“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成了会上大家说得最多的话题。

  文化乐民,重点在“文化惠农”

  【记者解读】

  如何让广大的基层群众享受到文化服务并体会到文化带来的快乐?今年,将推动的文化十大工程,依然围绕共享工程、2131工程、送文化下乡工程、文化扎根工程、流动文化工程、文化低保工程、文化设施工程、文化先进创建工程、长效机制工程、一市一州一品工程。这些就是要让文化工作扎根基层,构建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惠农”,无疑将成为这一切工作的核心。

  另外,农村文艺创作也将在今年的“新农村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中得到集中展示,而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艺创作也将加大力度,呈现新态势。

  在实施“一市一州一品工程”、“流动文化工程”的同时,我省还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农村文化,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深入农村乡镇演出,鼓励自办文艺团体,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演出市场。

  【现场声音】

  焦新康(凉山州文化局局长):“文化乐民”和“文化富民”,让人振奋。凉山是文化资源富足的地方,却恰恰又是最需要文化的地方,因此,我们会把基层、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列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并将开展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

  冯青龙(阿坝州文化局局长):在发展公益事业的同时,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拥有如四姑娘山、九寨沟、卧龙等国际旅游品牌,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资源起到了作用。为了更好地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我们还将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只有这样文化乐民才能落到实处。

  文化富民,创建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富民的关键就是,做强国办产业、民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服务工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记者解读】

  四川不缺资源,但把资源点化为资本却是一道“考题”。在文化局长会上,记者分明感觉到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借资源之力,做特色产业。

  今年,文化厅将推荐50个产业项目参加第三届中国西部(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而且力争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的突破。借势打响四川品牌,四川文化产业将借机谋划自己的特色品牌。今年,根据部署,我省将加强对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指导,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文化产业园、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为骨干,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其中,特色文化产业是“核心创意”。

  四川可被“发挥”的资源不少,巴蜀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都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资源将在今年加大利用率,更多的体现在原创动漫产品等方面。而作为世界遗产的大熊猫栖息地,四川丰富的资源也为本土特色产业提供了素材。如今,《四川省大熊猫品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现场声音】

  宋兴富(甘孜州文化局局长):这是一个很实在的提法,必须要有具体的项目来支撑,要与构建和谐文化密切结合。从甘孜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抓好本土特色文化产业是“富民”的途径。今年我们将尝试在成都设立演出点,把甘孜的文化牌打响,把产业做大。

  周朝康(巴中文体局局长):巴中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样的状况正需要文化振奋精神,提升内在竞争力。巴中红色文化是特色,要形成产业,要富民,都要从这方面入手。凝聚力量,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最终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让百姓在参与中致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