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港校热背后不妨冷思考 几十万赴港读书会否成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0:20 汉网

  特派记者杨梅向洁报道……………………………

  高考在即,新一轮招生大战即将打响,今年面向内地招生的港校增至12所。花四五十万元赴港读大学,值不值?港校热的背后,又存在哪些泡沫?

  内地生中途退学时有发生

  “拿到港校录取通知书,不代表上了保险,能否顺利毕业,还得看学习成绩。”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国际与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处处长谭嘉因受访时称,内地生因成绩原因而被勒令退学的事,近几年时有发生。

  该校工程系一名上海籍大三学生,因连续三次成绩得C-,被学校勒令退学。谭嘉因介绍,在科大,学生课业成绩分为A、B、C、D四个大等级,D为不及格,而C-则在D的边缘,如果学生头次考C-,老师会提醒学生引起重视,连续考C-,校方会以学生不适应正常教学进度为由,勒令学生退学。

  谭嘉因称,这样的事情不仅出现在内地生中,香港本地学生也会有。但内地生如果自制力不强,无法适应港校的学习,则较易出现类似情况。

  武汉伢彭粲是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一学生,进校不久,内地学长就给彭粲上了一课。由于课程设置较松,学生的个人空间相对较大,该校2004级一位内地生进校后沉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学科成绩频亮红灯,终遭退学。

  彭粲说,香港高校给学生的自由度比内地大很多,部分内地生由于在高中被应试压得太紧,到香港后就“放鸭子”,最终因缺乏自控力出事。

  彭粲介绍,有些内地新生从不参加任何社团和院系活动,也拒绝与本地生交往,上完课就回寝室玩电脑,“只在熟悉的内地生圈子内打转,一学期结束,粤语、英语丝毫没长进”。

  小量扩招求学机会仍有限

  在香港大学的开放日当天,该校教务长韦永庚透露,从近几年内地招生情况看,对内地的扩招是大势所趋,但在量上会有严格控制。

  韦永庚称,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规定,非本地生生源应在学生总人数的10%%左右,但随着内地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该校可能会对内地小幅扩招,但总量不会超过招生总人数的20%%。

  香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副总监陈瑞冰介绍,该校2006年共招收内地生40名,而今年的计划较去年扩招一倍,拟招80名内地生。

  目前,该校尚无一名湖北籍学生就读。陈瑞冰说,每年咨询入学的湖北家长和考生不少,但因名额有限,又需远赴外地面试,家长和考生因此打了“退堂鼓”。今年该校对内地扩招,有望在湖北实现招生零突破。

  香港中文大学相关负责人周陈文婉坦言,“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外面的世界”,内地家长在考生志愿填报中,个人意识太强烈,可能贻误孩子的前程。

  韦永庚笑称,在致电内地生被录取时,常听到考生这样回答:“我去问问我妈妈,要不要到香港读书?”韦永庚坦言,到香港求学,内地生需独立面对很多事情,报考和专业选择最好自行作主,考虑周全。

  韦永庚坦言,虽然港大是综合类大学,但部分专业仍未涉及,考生报考时,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而定,不可盲目功利。

  学费水涨船高要算经济账

  去年,湖北省沙市女孩金雅堃从万余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拿到了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没有奖学金,尽管亲友愿意力挺她读港大,但为了不让全家人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金雅堃最终放弃入港求学,转而进了浙江大学。

  赴港读大学,经济上吃不吃得消,成了每个内地学生及家长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关于内地本科生的学费,香港特区政府有关规定是最低6万元每学年。而培养一名本科生的平均成本约为20万港币,有的专业比如医学,甚至达到100万元港币。港校有关人士预测,随着内地本科生招生名额的渐增,调高相关收费可能是一个趋势。

  今年,香港有3所大学调高内地本科生学费。香港大学由去年的8万港币/学年上调至10万/学年,这个收费标准将保持至2010年不变。香港科大学费总额提高了5万,香港理工大提高了4万。再加上每年4万~5万港币的住宿费及生活费,求学香港的总费用很可能会突破50万港币。

  而内地一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一般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在1万元左右,艺术类学生则通常高一些。

  奖学金面窄不能以工养学

  就奖学金而言,内地高校的奖学金金额较低,受奖面略广,而香港高校奖学金虽然在数额上有绝对的吸引力,但能够拿奖的只是塔尖上的部分人。

  香港中文大学相关负责人曾表示,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只针对部分品学兼优的内地学生,今年有100个名额。学校还设有上千种其他奖学金,但这些奖学金主要针对香港本地学生,内地学生也可申请,不过数额仅几百元到几千元。

  另外,内地高校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可提供“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帮扶措施。但到香港求学,没有助学贷款。由于内地生所持的是学生赴港就学通行证,故不可在港做任何收取薪金的兼职工作。若有特殊情况,申请必须通过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批准。

  “在港求学的北京、上海、广东、江浙学生较多,大概与这些地方的经济条件较好有关。”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坦言,尽管港大想给很多学生机会,但经济上难以承受束缚了一些学生的脚步。

  香港中文大学周陈文琬女士建议,内地生自费读香港高校,需要慎重评估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香港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表示,哪怕是拿到奖学金的学生,经济上也要有所准备。万一学业上达不到良好的要求,奖学金就有可能停发,压力也不小。

  留港就业需擦亮眼睛

  香港中文大学相关负责人周陈文琬介绍,内地生去香港读大学,毕业后工作3年,即可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权,除美国外,去其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可免签证。

  不少内地家长盯着香港“永久居留权”,不惜血本把孩子送入港校。已在港工作的内地学生提醒,留港就业时,需擦亮眼睛。

  武汉女生夏媛媛,于2006年6月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去年1月开始,夏媛媛就已进入求职战备状态,最终学经济的她签约香港富邦银行。

  这位能干的武汉姑娘说,在港工作并不轻松。“就业时,内地学生需擦亮眼睛,有些公司不一定愿意为内地毕业生办理工作签注。”

  夏媛媛说,虽然留港就业的薪资待遇不低,但开销也很大,若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在港买房也将是一笔巨资,家长不可只盯着留港的出路,就把孩子送到香港读书。

  香港大学2006届毕业生李婷来自北京,现就职于国际某知名咨询公司。回忆求职过程,李婷说,能从众多面试者中胜出,一点也不轻松。李婷提醒,内地应届生留港就业,需多个心眼,不排除少数用人不规范的公司在签注问题上“打太极”,拖延或不办理签注。

  结束语

  持续一周有余的“2007求学香港特别报道”,今天画上句号。若家长和考生对港校招生和信息有何疑问,可发电邮至cbjwb@163.com,或致电13986104236/13100688200,记者会尽力打探。

  此组报道得到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岭南大学等8港校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