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07年将全面做好惠民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0:31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罗杰)2006年是乌兰察布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依法治市”方略,着力构筑“两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努力推进“三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十五”时期的大好来势,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乌兰察布市将做好城建、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让百姓从中得到实惠。

  ★经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41元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08亿元,增长23.9%;财政收入29.6亿元,增长3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1元,增长1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25元,增长12.4%,以上几项指标的增幅有四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一项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由全区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

  ★城建:城镇化建设高了1.2个百分点

  去年,全市完成城建投资50.88亿元。中心城区完成投资20.38亿元,四大出口畅通工程顺利实施,民建路东出口、新华街西出口工程竣工通车。新区一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危平房改造力度加大,危旧房改造完成40万平方米。城镇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城镇化率达到34.8%,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就业:安置2.8万失业人员

  去年就业和再就业支出6300万元,全市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8万人,安置“4050”人员3484人,496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有1人就业,提高了退休人员

养老金发放标准,实现了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全市低保对象的补差水平提高了16.1元,达到97.7元,并发放了人均60元的冬季取暖补贴。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农村牧区低保制度,使全市6万特困群众享受到每年3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

  ★就医:看病难、吃药贵初步缓解

  2006年,该市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事业费支出达到9.69亿元,农牧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初步缓解。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地区文化形象和民族文化品牌得到提升。继续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8%和87.6%。

  ★为困难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确保有能力的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二是确保困难家庭考上大学的学生不辍学;三是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分别提高20元和10元;四是做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补助范围由6万人扩大到10万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天1元提高到1.2元;五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0%;六是继续解决好农村牧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七是提高贫困小学、初中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生由原来的每人每天0.5元提高到1元,中学生由原来的每人每天0.7元提高到1.5元;八是扩大农村牧区特困家庭一次性补助范围;九是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取暖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25元提高到40元;十是确保农村牧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0%以上。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达到3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达到96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达到3575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

  解决100个重点贫困行政村嘎查、8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解决10.6万人、1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通电率,牧区嘎查全部通电,户通电率达到98%。

  教育方面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争取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院校,迁建市蒙古族中学,新建新区小学。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