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刘慧英:心里装满阳光的盲姑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0:34 河北日报

  她先天失明,却凭着自强自立的精神独自闯荡北京、上海;她是上海薪金最高的按摩工,却牺牲挣钱的时间为家乡盲人义务培训电脑---

  能骑车、会发短信,能玩电脑、还独闯北京上海……谁也没想到,盲姑娘刘慧英能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惊喜。前不久,回家乡参加按摩师资格考试的她,又义务担当起保定首届盲人电脑培训班的老师。“我要帮盲人朋友打开窗户,送上阳光。”24岁的刘慧英笑着说。

  保定盲姑娘上海滩“受宠”

  刘慧英出生在易县龙门湖湖畔,这里群山环绕,水秀山清。然而,先天失明的她却无法感受身边的美景。

  “因为看不见,我比常人更想了解这个世界。小时候,我经常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慧英说,每当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她身边经过,她总能听到书本与铅笔盒发出的撞击声。“上学,是我儿时最大的愿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慧英对学习的渴望越来越强烈。1999年,她终于说服父母来到保定市按摩学校学习。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慧英欣喜万分,没有文化基础的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2000年,患上麻疹的慧英因为被误诊,断断续续打了半年的“点滴”。懂事的她不愿给父母增加负担,就想尽办法从生活费中挤出钱来看病。“那时候,身体上的病痛倒是能扛得住,最怕的就是被同学们落下。”凭着不服输的犟劲,慧英不仅掌握了过硬的按摩技术,还学会了盲文。

  眼看就要毕业了,从小内向的慧英在回答老师提问时竟紧张得一个字也答不出。有人嘲笑她说:“就你这样儿,毕业还能找到工作呀。”生性倔强的她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将来一定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为了尽快还完上学时欠下的医药费,2000年9月,慧英只身来到石家庄,在一家按摩馆工作。因为技术好、工作努力,不到3个月的时间,她就把5000多元的欠款还清了。

  小试牛刀后,信心倍增的慧英决定到北京闯闯。“那得多难呀,孩子,你可千万别去!”由于误诊落下的后遗症直接影响了她的听力和身体的平衡性。对此,父母怎能忍心让“两眼一抹黑”的女儿独闯北京城呢?

  “遇到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总不能还没做就开始害怕了吧。”2001年2月14日,北京城飘起了雪花,慧英靠“一张嘴、一根棍”找到了自己提前联系好的按摩馆。很快,她就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我看得书少,所以渴望能通过走南闯北增长见识。”2005年底,“不安分”的慧英又放弃了北京的工作,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初到上海,慧英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连筷子都不愿意拿。付出总有回报,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慧英成为按摩馆薪金最高的按摩工。

  盲女“触网”开启多彩生活

  尽管赤手空拳在外打拼,可慧英始终保持着利用琐碎时间阅读盲文书籍的习惯。随着知识的积累,她渐渐感觉市场上的盲文书籍太少,而且内容比较陈旧。

  2004年5月,能熟练收发短信的慧英了解到盲人可以借助“读屏软件”操作电脑,甚至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她按捺不住了。于是,她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抱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安装了“读屏软件”。

  慧英告诉笔者,安装了这套软件的电脑,键盘被敲打后扬声器就会把键盘的代码读出来,从而引导盲人操作电脑。她刚接触电脑时就是通过语音提示摸索出键盘和程序菜单的排列顺序。据介绍,盲人使用的输入法主要是微软拼音和双拼。为了练习打字,慧英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20多个小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慧英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甚至学会了制作网页及编辑电子书籍。

  网络使慧英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她终于可以把喜爱的图书下载下来仔细“品读”了。现在的慧英每分钟能打90多个字,上网聊天对她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网络在使慧英增长知识的同时,更使沉默寡言的她变得开朗起来。

  为更多盲人打开“智慧之门”

  前不久,回保定参加按摩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慧英还义务担当起保定首届盲人电脑培训班的老师。说起这事儿,还真是挺巧。

  原来,保定市残联和市图书馆早就想开办个盲人电脑免费培训班,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老师,所以一直没能办成。今年1月10日,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胡女士发现来此查资料的慧英操作电脑极快,以至于她都来不及听清语音提示。要教盲人学电脑,必须理解盲人操作电脑的特殊之处,普通的电脑教师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而眼前这位“电脑高手”,无疑是最佳人选。胡女士当时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慧英,没想到慧英一口答应了。“网络可以缓解失明带来的不便,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盲人朋友打开这扇门。”

  1月19日上午,保定市首届盲人电脑培训班正式开课。慧英也第一次作为老师走上了讲台。

  因为学员们大多没有接触过电脑,慧英就从认识键盘开始手把手教起。慧英知道盲人的自尊心很强,怕他们听不懂时不好意思问,每次讲到重点的时候就故意重复三四遍。

  学员的进步是缓慢的,可是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图书馆副馆长王大林发现,慧英在教学员打字时会刻意挑些名言警句,并用这些话不断激励他们。今年17岁的学员崔新革说,刘老师也是盲人,却精通按摩和电脑,今后他也要像刘老师一样努力地改变生活。笔者在培训班现场发现,已经初步掌握电脑操作的盲人朋友们总是面带微笑。也许,在手指与键盘接触的瞬间,他们的心里洒满了阳光。

  十多天的培训结束了,被学员们称为“小刘老师”的慧英却没有闲着,她又忙着为他们安装语音同步软件。“网络把我带到了充满阳光的世界,我想让盲人朋友享受到这种快乐。”慧英说:“将来我一定要为盲人朋友开办免费的电脑学校。”

  □本报通讯员 史巧灵 尤长春 本报记者 徐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