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医生研究蚊子20年 称乡下蚊子模样可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0:44 国际在线

  走进蚊子的“花花世界”

  乡下的蚊子模样可人 南京的蚊子无序繁衍 纯种的蚊子难觅踪迹 今年的蚊子提前咬人

  昨天就进入“惊蛰”节气了,记者来到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访,刚推开主管医师郑一平办公室的门,就把记者吓了一跳:桌子上摆满了老鼠、蚊子!

  郑一平笑着说,在他眼里,蚊子已经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指着桌子上的一只蚊子说,这是刚刚出去抓回来的。据悉,这个小型的另类“标本馆”是该中心专家花心血建立起来的,里面陈列了南京各种蚊子、老鼠的标本。专家透露,由于暖冬,今年咬人的第一代蚊子可能要提前出现。

  在牲口棚里抓蚊子

  郑一平有着20年监测、捕捉蚊子的经验。“这两天出现的蚊子都是越冬蚊,懒洋洋的,没有攻击性,一般伏在墙壁上,所以不必担心。”郑一平说,等到蚊虫高发的8~9月,有的监测点蚊子密度那才叫大,看得头皮都发麻。南京有紫竹林长江新村、迈皋桥、五百户3个监测点。每个月,南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出动两次。对于蚊子密度的统计主要采用人工小时法计算,即选择一间15平方米的民房或牲畜棚,15分钟内看电动捕蚊器捉到几只蚊子。郑一平说:“最多的一次,在五百户一间牲口棚里,15分钟内捉了上千只蚊子,当时水缸里、水面密密麻麻漂浮了一层蚊子幼虫。虽然工作人员穿了长裤长袖,抹了清凉油,但脸、耳朵仍然躲不掉。蚊子就在脸上撞来撞去,一次监测捕捉下来,身上多几个包是常有的事。”

  “长寿”的蚊子30岁了

  搞蚊子研究的被叮一身包是常有的事,而逮一只体型完美的蚊子用做标本更是要付出心血。记者看到,桌上一个不大的玻璃罩中,放了四五种南京常见的蚊子,数量足有十几只,一个个蚊子被细细的钢丝支撑着,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的话,标本几乎毫发无损,仿佛蚊子还活着。“这只蚊子的名称怎么还是待定啊?”记者不解地问。郑一平笑着说,这个蚊子体型有点小,看不清楚,所以没有定名,待定处理,看看以后能不能研究出来。

  在蚊子标本旁边,一只巴掌大的老鼠“横尸”桌面,毛发都清晰可见。“这是南京本地的褐家鼠,属它们闹得最凶了。”郑一平透露说,“杀老鼠不能用急性药,老鼠有自己的语言,胡须还能发出超声波,一鼠中毒,其他老鼠就不吃这个药了。”

  记者看到的只是“标本馆”内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蚊子幼虫,都被压扁,保存在玻璃片上,而这里最长寿的蚊子有“30岁”了,老鼠也都有“20”多岁,全都是该中心专家积累下来的。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