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妇女节前学生上网声讨母亲引人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2:33 新闻晚报

  “三八”妇女节前,记者在中国少年雏鹰网上看到,一则“讨厌妈妈的N个理由”的帖子引起了学生热议。跟帖中有人附和,有人指责帖主不知感恩,也有家长看后表示委屈。

  学生发帖“声讨”妈妈

  “她太爱管闲事;她不尊重我的隐私;她乱对我发脾气;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她不相信我会努力做个好孩子……”近日,在雏鹰网上,一位小网友发帖诉说“讨厌妈妈的N个理由”。在跟帖中,不少网友也表达了对妈妈的不满,当然也有学生为妈妈鸣不平:“平时别看妈妈老爱唠叨,其实她们特别爱我们。”但马上就有人反驳:“老妈有错就可以用‘她是爱你的’来敷衍吗?”不少学生表示,父母的确爱他们,但是这不代表父母可以忽略自己的错,更不能不让孩子指出父母的错。

  对此,雏鹰网上的编辑对抱怨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发帖诉说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孩子抱怨妈妈委屈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家住徐汇区四年级学生小刘细数了妈妈的几大“罪状”:每天晚上做功课,妈妈总在耳边喊快点。“每天整幢楼估计都能听见妈妈的‘河东狮吼’。”小刘抱怨说。

  不仅如此,周末小刘还要被妈妈逼着参加补习班、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虽然有时候也习惯了,但还是希望妈妈给我多一点玩的时间,给我一个快乐的童年!”

  对于孩子的抱怨,小刘妈妈十分委屈:“我生病吊盐水,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功课,怎么我就成了最讨厌的人呢?”

  在网上,一些父母也发帖数“罪状”:“他把眼睛凑在书本上,你偏要他眼睛离书一尺远;他不肯吃早饭,你偏要强迫他;他在小摊贩手上买零食,你偏不准他吃……父母的罪状真是数也数不请,还请众家长继续反省。”

  家庭结构影响母子关系

  孩子发帖声讨妈妈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上海社科院青少所

家庭教育专家包蕾萍博士表示,在中国社会,家中管教角色经常由母亲来承担,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也会对母子关系产生影响。传统大家庭中,亲子关系不是一维的,一对夫妻可能有好几位子女,因此对某一位子女,他们的关注是有限的,但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个照顾和管教对象的母亲,会对孩子倾注过多的关怀和保护。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相对于外来约束会反感,从而引起
青春期
和青年早期孩子的负面评价。

  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庭的亲子冲突会增加,这一阶段的孩子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相比,对母亲的抵触情绪会增加。

  ■对策 提倡双性化家教方式

  包博士提出,加强亲子沟通,改善母子关系,需要更多家庭其他成员的介入。“女性单性化的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缺陷,我们还是提倡双性化的家教方式,希望父亲能更多介入!”包博士说。同时,孩子也应该反省“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多理解妈妈。

  但她也指出,客观地说,今天的母子关系需要更多指导,母亲也需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以提高亲子沟通效果,但母子关系也没有恶化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妖魔化”妈妈只是个别现象。□晚报钱钰 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