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万元“祖母绿”只值20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4:54 新民晚报

  5年前在国外旅游买回赝品,投诉过程一波三折,最终得到的答复也无法令人满意。市民倪女士昨天致电本报962288热线,现身说法,劝国内游客在境外旅游途中,莫要轻信花言巧语,拿真金白银换回赝品。

  鉴定结果人造宝石价格低廉

  倪女士于2001年9月12日参加了杭州一家旅行社组团的新马泰观光游。首次出国,倪女士很兴奋,在导游的劝说下,花20080元人民币在新加坡泛洋珠宝工业有限公司买了一枚祖母绿戒指和一串祖母绿吊坠。因为有商店提供的珠宝证书和发票,她很放心。

  最近,儿子把女朋友领进了门,倪女士非常欢喜,取出这两件珍藏了5年多的饰物,当彩礼送给了“准”媳妇。

  几天前全家去城隍庙游玩,碰巧路过金饰店。儿子便提议入内,对两颗宝石作一番鉴定,看看是否升值了。谁知师傅一看,就说多半是假的。检测结果不出所料,这块在新加坡购买的所谓“祖母绿”是合成制品,据估计,如此质量的赝品,其价值可能不到购买价的十分之一。

  倪女士知道被骗后,整整几天辗转难眠,说:“我在媳妇面前脸都丢光了。”

  维权过程时隔5年困难重重

  回想购买经过,她更为郁闷。从出团的第一天,导游就给他们灌输:买珠宝最好在新加坡,因为当地法制严,不会买到假货。年过半百的倪女士不懂英语,下飞机后就一刻离不开导游,对导游的话自然非常信任。“买宝石时,我不认识鉴定书上写的英文,导游请我一万个放心,营业员也说这两颗宝石千真万确,可以代代相传。我当然全盘相信了。”

  但最让倪女士苦恼的,还是发现假宝石之后的维权过程。倪女士当时报名出游的是一家上海的旅行社,后来被这家旅行社转团转到了一家杭州旅行社。但当她找到上海那家旅行社时,对方称根本没有倪女士的资料。倪女士无奈之下只能转向杭州的旅行社,但杭州方面却让她联系新加坡旅游局。

  一番周折后,倪女士终于联系上了位于北京的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办事处,对方答应为她调解。一周后新加坡方面有了反馈,对方愿意退还珠宝价格的60%。倪女士认为,按照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卖假货的商家要退一赔一,“六成金额返还算什么规矩?我不能接受。”

  经过一阵争论,新加坡方面最终只同意将退还金额提高到七成。

  记者查询“泛洋”售假榜上有名

  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发布了一条消费警示,指出东南亚几个国家面向中国游客销售的珠宝有很多是假货,特别是新加坡售出的祖母绿,有很大比例都是合成祖母绿,甚至是玻璃制品。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提醒消费者,好几块受检祖母绿的鉴定证书上都没注明是“天然”还是“合成”。而依据国际珠宝首饰行业通用的规则,经加工的祖母绿应在证明书上注明“合成祖母绿”(syntheticemerald)。

  业内人士介绍,合成祖母绿是由人工制造的,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天然祖母绿基本相同,但两者相差的价值不言而喻。泛洋珠宝工业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珠宝证明书,用英语介绍了珠宝的历史等,却没有提供祖母绿的尺寸、密度、折射率等技术数据。“他们欺我不懂英语。”倪女士获悉后异常气愤。

  记者在“非常新加坡”网站上发现了一张黑名单,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9月8日之间,新加坡旅游局收到至少20起对珠宝商家的投诉,泛洋珠宝工业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

  目前,倪女士除了迫切希望追回全额的被骗钱款,更希望新加坡有关部门对中国游客有个交代。

  见习记者乐梦融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前,本报发起特别行动“旅游黑心店大搜索”,请把您的此类遭遇告诉我们962288读者热线。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