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6岁的大学生“村官”大石山区洒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7:1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百色3月7日消息(记者陈俊 通讯员黄程桂)今年26岁的大学生“村官”黄诚辉,自上任后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既灵活多变又贴近当地实际的工作方法,用智慧和汗水,带领村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大石山区洒满真情,深受村民欢迎。

  黄诚辉2003年7月于广西右江民族师专毕业后,参加了组织部门招聘大学生村官考试,结果被录取。2004年4月他被分配到右江区大楞乡较为边远和贫困的小石山村—龙和村,任村委主任助理。到任后,黄诚辉心中产生了如何做好主任助理,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强烈愿望。可是,个别队干,村民都不相信他这样一个外地人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对他投去了怀疑的目光,刚住进狭窄宿舍没几天的黄诚辉失眠了。

  2004年5月初的一个早上,刚起床的黄诚辉突然听到“某某农户的牛被偷了”的议论声,他立即赶到现场。原来是龙和村塘兵屯黄方仁农户被盗了两头牛。和他一起去的村干说,近年来,村里时常有牛马被盗,村里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但都没办法治理。黄诚辉立即走访老队干、老党员、群众,听取各方意见,然后召开村委会,提出成立由村干、组干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建议,被村委会采纳。巡逻队成立后每夜在村各路口进行巡逻,提醒农户注意自家的牛马。由于有了巡逻队,小偷找不到机会下手,偷牛盗马少有发生,村里治安也得到了好转。

  为了尽快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黄诚辉深入调查取证后,得出了影响经济发展得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科学投入和利用低,群众思想有待提高。他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积极配合村“两委”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发动群众种甘蔗。在他和其他村干动员下,2006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达1000亩,原料蔗进厂6000多吨,仅甘蔗一项人均收入1020元。八角是该村经济支柱之一,但近年来群众疏于管理,八角产量低,如何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他多方寻求解决的办法,后来打听到大楞村老林八角经区科技局进行低产改造实验后,效果很好。他立即协助村委主任组织群众代表到大楞村实验基地学习八角老林低产改造力技术,回来后对村里的2000多亩八角进行改造,次年就取得了良好效益。经过努力,如今龙和村形成了以甘蔗、八角为主要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农民增收明显加快,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800多元,比2004年多了300多元。

  对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黄诚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村组干、党员外出筹集资金,到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几年来,维修通村公路及修通屯公路两条共8公里,解决了300多人行路难问题;修建水池两座,解决了龙洪屯、塘兵屯100多户饮水问题;为了保护大王岭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黄诚辉积极动员群众退耕还林1000多亩,建造沼气池200多座,全村沼气池入户率达60%。

  为了改变村民农闲时候聚在一起打牌赌钱,看马报玩地下“六合彩”的现状,黄诚辉外出考察后,组织成立了村篮球队,文艺队等,并筹集资金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如篮球赛、山歌赛以及带领队员参加乡里举办的活动等。如2005年2月28日,他从自己的微薄的工资中捐资,和其他村干成功举办了该村首届“山歌节”,活跃了壮族民间山歌传统,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工作之余,黄诚辉还经常深入基层,细心观察,积极采写最能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和最能反映群众的心声的稿件,投到党报上去发表。两年来,他共在《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等报刊发表300多篇新闻稿,先后被《广西日报》、《右江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几年来,黄诚辉克服农村交通、通讯、信息不畅,工资待遇低等艰苦环境,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群众,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沼气池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知情的人问他,你一个月才400多,何必做那么多那么辛苦呢。他回答简短:“因为我也是农村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