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家长:老师怎能打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0:45 温州都市报

  本报讯尽管拿着学校给他的几百元误工费及其他费用,来自江西的吴先生仍忿忿不平。昨天,他忙着给儿子找新的学校就读。按照他的话说,儿子是因为遭受原来就读学校老师的殴打,才不敢再去上学,现在只好另给他找学校。

  吴先生是江西人,其12岁的儿子小吴今年就读于黎明民工子弟学校。上周五下午课后,小吴与邻班同学发生矛盾,邻班同学的班主任见状后将他们拉开,随后这名班主任“赏”给了他一个巴掌,还有一记“皮鞋脚”,并将他交给了政教主任。政教主任揪着小吴的头发对其进行了教育。上周日晚,小吴才将在学校的事跟父母亲说了,称自己不想再去这所学校读书。

  周一上午,吴先生赶到学校要说法。在记者采访中,他承认自己对那位班主任和政教主任动了粗。最后,在公安机关的调解下,他从学校拿到了400元的误工等费用,学校同时也退回了640元的入学费用,给小吴办理了退学手续。

  对于吴先生的行为,黎明民工子弟学校的几位老师感觉自己很“受伤”,说这样的家长实在少见。据他们反映,小吴是从这学期来就读的,学习两天就跟同学打了3架。当事班主任游某称在小吴和同学纠缠中,自己推了两把,便被学生家长冠以“体罚”之名。而政教主任曹某说自己无缘无故挨了家长几拳,连劝架的一位老师也遭家长殴打。至于小吴被老师殴打这一情节,当事班主任则否认有这一事,她说可以让学生来作证。而班里所有学生都看到了这位家长冲进教室殴打她的整个过程。家长还声称要天天来学校讨说法,校方考虑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在民警调解下,给付了部分费用。

  本报记者 李雪峰

  采访手记:几年来,为了不让四处漂泊的民工子女荒废学业,我市教育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为民工子女上学创造便利条件。外来人员子女学习基础差是普遍现象,他们的家长来自各地的农村,租住在城市待改造的棚户区或城乡接合部,成为城市生活的“边缘人”。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收入偏低、居住条件差、环境陌生等因素,在子女的培养教育上存在许多“缺陷”。而作为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职员工,相对而言,各方面条件都与正规学校的有差距,如何服务民工子女,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所要解决的问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