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美院教师表演行为艺术反对现行艺考制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03:19 南方新闻网
美院教师表演行为艺术反对现行艺考制度(图)
苏坚以这身打扮劝学生别再考试。谭伟山钟锐钧摄

  南方都市报讯 头顶一个圆髻、脸上浓眉长须、身着宽袖大袍;手举一块红牌,上写“求求你们,别再这样考试了,好吗?”,还有一条红幅,上面写着一首名为“咒考试”的诗。昨天上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教师苏坚进行了一场行为艺术,表达他对现行艺考制度的不满。当天美院正在举行2007年专业考试。

  教授:行为艺术内涵浅显

  昨天中午12时,苏坚穿戴化妆完毕后,单膝跪在广州美术学院大门口左侧的美术馆外。此时,广州美术学院2007年专业考试上午的色彩考试刚刚结束。一拨拨刚步出考场的考生顿时被这一幕吸引住了眼球,纷纷上前围观。

  一些考生拿出手机或相机拍下此人,有的走上前读了读那首“咒考试”的全文。不过并没有人做进一步的交流。对苏坚的举动,考生们大多的反应是“怪异”,知道他在反对考试,但并不明白为何反对。一些考生看了几分钟后,拎着颜料箱和画板就去吃午饭——他们下午还有素描和速写考试。昨天的专业考试对考生来说很重要。据悉,2007年全国报考广美的考生有1万多人,录取的只有1000人左右。

  美院教授谭天正好路过,看到了这个“咒考试”。谭天说,首先应该佩服苏坚这种表达的勇气。他对现行考试制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的作品里没有拿出建设性意见,因此作品内涵显得比较浅显。另外,从艺术角度上说,整个

行为艺术的表达手法也比较简单,太“一对一”了。

  苏坚:扮相原型随人理解

  苏坚并不是第一次做“咒考试”的行为艺术。今年1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广东省普通高考美术术科统一考试时,他请一个男模特当“替身”。不过仅过了半个小时,校内的保安就制止了他们的行动。另外,苏坚自己也曾在美院的一个画室里,穿着这身古装,画了一个人物素描,然后在画上打了两个大大的红叉。苏坚说,当时有学生问他:“你反对这种考法,那你叫我们怎么考?”

  苏坚说,“咒考试”这场行为艺术的构想由来已久。那首“咒考试”的诗是仿写郭沫若在大跃进时写的《咒麻雀》。他解释说:现在的艺术考试是艺术大跃进的具体表征之一。郭沫若用诗的形式“恶搞”了“麻雀”,他的仿写诗“正搞”了“艺考”,批判他的荒谬性。

  这身古装行头是他看了话剧《南越王》后请剧中的服装设计做的。记者问:这副打扮是以哪个古人为原型?苏坚答:我不作解释,随观众自己理解。

  苏坚今年38岁。1985年就读于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读完本科、研究生,此后留校担任美术教育系教师,现在教基础素描科。

  美院美术教育系主任张弘事先并不知道苏坚“咒考试”的行为。

  听记者介绍后,张弘并不感到意外。在张弘的印象里,苏坚对社会上一些现象有自己的思考,行为上也有一点偏激。不过他认为,这些艺术是多元的,可以自由选择不同方式来表达。

  苏坚:美术考试教条、机械、没人性

  记者:你自己当年同样也是通过类似的“艺考”进入艺术院校,又做了多年的艺术教育,为什么现在反过来要咒它?

  苏坚:我自己也是逐渐认识艺考的荒谬性。现在多数美术考试,基本等同于画几笔写实的头像、静物、石膏等,非常地教条、机械、没人性。一个人的能力、才华要用考试来评判,这本来只是竞争的现实压力下不得不为之的无奈和尴尬,但现在的艺术考试还可悲地被机械和泛滥运用,使这个本来只是选拔人才的“手段”很大程度地变成学习艺术的“终极目标”。说实在话,每一次经历这种艺术考试,都是对我这个艺术教育工作者进行灵魂拷问,有点昧心的感觉。

  记者:不用现行“艺考”的方式,你认为还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

  苏坚:艺术学习就像学习做人,是生活过程的积累。一个好的考试方式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这个长期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以及建立在这个素养基础上的创造力才能培育。好的考试更应该能引导艺术学子注重这个成长历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