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漫话茶文化在青藏高原的传播与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09:10 中国西藏新闻网
二、藏区茶文化的发展 (一)第一部藏文茶经———《甘露之海》 《汉藏史集》中记叙了汉地茶叶最初传入吐蕃的历史和赞普都松芒赞从唐朝请来汉地陶瓷工匠制作瓷的故事。在“茶叶的种类”一节中,作者着先指出“甘露即茶叶”,介绍了内地16种茶树的种植生长情况,叙述了不同茶叶的茶汤颜色、口感和治病保健的疗效以及烹茶方法的传播情况。说:“以上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名称为《甘露之海》。”它是在藏区传播和发展茶文化的一部茶经,是一部鉴别内地茶叶的专著,对研究古代内地的茶树种类很有参考价值。《甘露之海》的书名是受古代内地人称茶为甘露的影响。建于明代四川蒙顶山上的甘露寺的一块古碑记载:“西汉有吴氏法名理真,俗奉甘露大师者,自岭表来挂物兹土,随携灵茗之种,而植于五峰。”这座寺庙是当地人为纪念西汉时吴理真在蒙顶山上种植优良茶树的功绩而修建的。藏文版《甘露之海》的作者可能是元明时期的一位藏族高僧,从书中反映作者的知识面来看,他学识渊博,通晓藏医学,他肯定到过内地不少有名的产茶区,实地考察和研究过不少茶园,因此作者把区分汉地茶叶种类的书名叫做《甘露之海》。(二)西藏本土的茶树 藏族学者在考察过内地茶园之后,必然要对西藏本土的植物进行考察。在西藏东南部低海拔的地方,也发现类似茶树的植物。解放前,西藏本土也发现几种茶。 1.索,有的地方也叫索索,是一种比茶叶薄而脆的树叶。《藏汉大辞典》注释为“是西藏南部门隅地方所产的一种劣茶”。经查证:“女贞,藏语叫‘阿果薪’,意为阿果茶树。乔木,高3—5米,枝条光滑,灰褐色,有皮孔,叶革质而脆,卵形、椭园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5—6厘米,生长在杂木林中,海拔2000—2300米,产于察隅、波密,叶、果、茎、皮可入药,具有祛风明目,消肿止痛之功效。”笔者认为历史上藏文称为的索茶,就是这种叫做“阿里薪”的女贞。四川都江堰市所产的一种“露茶”,也是用女贞作原料制成的茶。该“露茶”的说明书说:“露茶产于青城山,用木樨科植物序梗女贞为原料制成,有清香味,具有散风热,去油腻,解烦渴,降血压,促进体内代谢等作用”。这表明历史上西藏发现女贞可以作为茶饮料,是对茶文化发展的一种贡献。 2.闷,据说是产于西藏南部洛札县的一种土茶。 3.阿抗茶。是一种产于江孜县一带的类似树叶,经烹煮后其汤水有点像茶,但喝后肚子发胀。西藏解放前,江孜宗政府所征派的差税中就规定有“每年要征收15藏克阿抗茶”。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