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管教网瘾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09:51 扬子晚报

  昨天,家住瑞金路的潘先生给本报来电,称他的儿子小毅(化名)网瘾严重,无法自拔,他各种办法都用尽还是没有效果,目前他只能辞职在家看着儿子。说着说着,潘先生竟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潘先生家中,和这位焦虑万分而又无计可施的父亲面对面进行交谈。

  儿子辍学为上网

  记者是下午3点到潘先生家的,小毅还睡在床上,看到有外人来到,他也只是打着哈欠翻了个身。潘先生家是老式的三室一厅,在里面房间里摆放着一台电脑,这是小毅平时活动最多的地方。潘先生不好意思地说,小毅昨晚又玩了个通宵,为了不打扰他睡觉,请记者到书房交谈。

  潘先生说,小毅今年十三岁,读初中。家中的电脑是2003年买的。2006年9月25日,爱人遭遇车祸住进了医院。潘先生一方面要照顾爱人,另一方面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同时又不能撇下工作不管,对儿子的关注就自然有所减少。估计问题就出在那个时候。从爱人住院到出院的这三个月时间里,儿子迷上了一款叫做《热血江湖》的网络游戏,经常玩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甚至到凌晨一两点,时常废寝忘食,最痴迷的时候,甚至连续上网32个小时,玩累了之后连续睡了20个小时。而且精神状态也非常不好,说话前说后忘。

  去年12月31日,痴迷游戏的儿子到学校后交不出作业,与英语老师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背起书包回了家,并声称从此再也不上学了。

  心理治疗也没治好

  儿子辍学在家之后,潘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戒掉儿子的网瘾。潘先生先是找到了学校老师帮助教育,但儿子回避老师。于是他又找了瑞金路派出所的王警官和晓庄师范学院的老师来做教育工作,但儿子对来人都爱理不理。看这一切都不奏效,无奈之下,今年1月17日潘先生将儿子送进了南京市脑科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在该院儿童心理研究所专家们的帮助下,小毅先是接受了2天的强制治疗,随后住院了半个月,情绪得到了稳定,显得不再那么暴躁了,于是院方批准小毅暂时出院,整个治疗过程花费了6000多元钱。但是回家后小毅一看到电脑就要上网,一上网就无法控制自己。

  潘先生也曾试图将家中的网络停掉,但小毅扬言“不让我玩游戏,活着就没有什么意思”。疼爱孩子的潘先生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万般无奈之下,潘先生只能放弃自己的工作,24小时在家看护儿子。并将患有高血压的老父亲转移走了,怕老人为这事急坏了身子。

  父亲害怕孩子会自闭

  记者了解到,潘先生今年48岁,在一家私营企业担任技术管理工作。潘先生的爱人今年50岁,在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家庭不算富裕。潘先生自觉对儿子并不溺爱,没想到却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遇上了这样的事情。

  小毅平时比较内向,话不太多,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有时候同学来约他出去玩,都会被他拒绝。现在他将自己封闭得更加严重,不愿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任何人交谈,也不愿外出。据潘先生讲,从2月15日至今,儿子只在年初二走亲戚的时候下楼了一次。现在,小毅只跟潘先生一个人交流,什么事都只跟他一个人讲,暴躁的时候也会向他发火。潘先生非常害怕儿子这样下去会患上孤独症或抑郁症,他希望通过本报向社会寻求帮助儿子的办法,早日把小毅从网游的泥潭中解救出来。

  请读者、专家来支招

  记者当天采访了南京凯瑞心理健康咨询公司的潘扬主任,他了解情况后认为,小毅的情况属于典型的网络成瘾症,可能还有严重的抑郁症,现在像小毅这样的青少年非常多。潘扬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青少年每天上网在4小时以上,一周超过8小时就可以算得上网络上瘾。据权威预计,全国有网络成瘾者300万。而在网络成瘾者中,有80%的人是12-24岁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网络成瘾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到35岁之间,年龄结构以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比例最高。他说,网络成瘾者就像瘾君子对毒品那样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不能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用网络中虚拟的世界来替代现实社会,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陷入“网潭”而无法自拔。破解青少年上网成瘾难题,已成为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紧迫课题。

  如何帮潘先生“治疗”儿子的网络成瘾症,请各位读者和专家与本报新闻热线13505176110联系,或者登录本报网络论坛“http://bbs.yzwb.net”点击“热线.报料”支招、参与讨论。

  实习生 袁卓华 记者 徐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