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渐渐冷却--一名女大学生的求职日记(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10:23 河北日报

  2月7日星期三

  网络求职,该如何相信你

  我在网上求职时掉进了“陷阱”。

  为了拓宽求职渠道,几天前我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等,一应俱全,毫无保留。不想从此以后,我的手机就不断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垃圾信息。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家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我又犹豫了。因为这家单位的门槛低得超乎想象:不用笔试,不用面试,只需要带着铺盖卷去就行了。从此,我对网络求职开始敬而远之了。

  专家点评

  魏文风: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虚拟性等特点,求职者一定要通过查询政府权威部门的相关网站或者咨询有关政府部门,核实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同时,在做出参加面试决定前,最好到用人单位所在地实地考察一下,掌握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

  王劲:利用人们求职的急迫心理进行网上诈骗,罪过不在网络本身。想做坏事的人会利用一切工具和手段,求职者回避不是办法,正确的做法是擦亮眼睛,练出辨别真伪的本领。

  2月9日星期五

  送上门的买卖不好做

  前两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园招聘会,总共才有3家用人单位到场,据说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人家请来的。为了能成功举办这次招聘会,学校还提前给毕业生上了几天的就业辅导课。然而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招聘会当天,学生的热情高涨,不光教室(即招聘现场)里挤满了人,就连走廊里都挤满了拿着简历的学生。人们拥挤着、寻找着,像在沸水锅里翻腾的饺子。

  不大的招聘会,竟然还惊动了好几家媒体。他们的到来,使得原本就狭小的教室显得更加拥挤。

  几个小时的招聘会很快结束了,但结果是绝大多数同学都空手而归。不过细细想想,也难得组织者的一片良苦用心。

  专家点评

  魏文风: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一种主要方式。高校要通过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来促进学校吸引社会职业单位来校招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毕业生要勇敢地走出去,到社会职场去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不能被动地等待学校提供职业选择机会。

  王劲:学校举办招聘会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单位却借校方招聘之名行虚假宣传之实。为保证校园招聘会招聘的成功率,校方事先一定要对招聘单位把关,对没有实际用人需求、不具规模、专业要求相差太远的单位,要敢于拒绝。

  3月1日星期四

  拼杀在招聘会现场

  从全省人才交流会回来,站在晃晃悠悠的公交车上,很想快点把自己狠狠地摔到床上,盖上被子沉沉地睡上一觉。

  上午八点,当我急急忙忙赶到招聘会现场的时候,入口处的地上已经铺满了厚厚的一层入场券。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蜂拥的人群挟裹着进入了招聘现场。我赶紧抱紧怀中厚厚的一摞简历,这可是我今天带来的“敲门砖”啊。

  反复寻找了几遍,发现与新闻专业对口的职位寥寥无几。唉,沾点边的岗位也行啊。于是我忙碌了起来。好不容易透过密不透风的人群的缝隙,看到了一个稍微有点知名度的单位的招聘台,只好连挤带钻地挤了过去。还没等我作完自我介绍,后面隔着三个人的一位已经急不可待地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当我看着招聘单位工作人员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漫不经心地放到旁边时,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突然感觉自己是那么地渺小,仿佛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荒漠里的一粒沙。

  唉,求职为什么这么难哪。

  专家点评

  魏文风:求职者在求职之前,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搜集整理相关招聘信息,比如用人单位的文化建设、人才招聘和使用策略、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方式等。因为一个对应聘单位了解很多的应聘者,更容易引起考官的兴趣,在招聘过程中也更容易使自己掌握主动权。

  王劲:求职者在求职前,不但应明确自己的求职岗位,同时也要明确自己适合应聘哪一类企业。最好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同时也可征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意见,制订一个明确的求职规划。

  3月7日星期三

  是谁偷走了我的热情

  前些天,辅导员说有一个单位要来学校招聘。对于我们这些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不知为什么,大家的反应却异常平静。而我,似乎也已经没有先前找工作的那种热情了。找了半年多工作,已经有些倦怠。

  用人单位来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伴儿。同学们都说“没什么意思,去也是白去”。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孤身前往。

  竞争根本谈不上激烈,来参加面试的总共也就20来人,大家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似乎不是来面试的,而是在参加一个派对。有人甚至连简历都没有带来,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回想起来,从大三下学期我就开始走上了求职的漫漫长路。我沿着应聘———面试———失败———应聘的圆形轨道,走了一圈又一圈,原有的热情和自信也在一点点地消退,最后只换来了一个“面霸”(面试之王)的“雅号”。

  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有点不舍,也有太多不甘。太多的知识和技能还没有掌握,也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比如说,找一份赖以安身立命的工作。

  专家点评

  魏文风:作为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在老师指导下制订科学、可行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学习中将其贯穿始终。同时要掌握和训练必要的求职技巧,学会信息搜集和信息整合,培养正确的择业心态和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王劲:在求职过程中要学会调整自己,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要停下来,看一看是什么挡住了去路。如果是路不通,那就要改变一下方向;如果是思维问题,那就要换一个思路继续往前走。求职成功和失败都是暂时的,唯一不可缺失的就是信念和热情!

  张玲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