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致富经》:镟出来的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11:35 CCTV-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镟出来的财富
当地村民介绍,卖这些木旋玩具,一年能卖五六十万元

CCTV-7《致富经》:镟出来的财富
这些是山东郯城县樊埝村用杨树的枝杈做出的木旋玩具

  CCTV-7《致富经》3月12日播出节目《镟出来的财富》,以下为节目内容。

  村民:“往下放。”

  2006年腊月,记者来到山东郯城县的樊埝村采访时,家家户户正忙着购买杨树,但他们不要树干,买回的全是枝枝杈杈。

  村民 樊继贵:“以前我们都不要,就是前三四年前,这个东西,这么细的我们都不要,都当柴烧了,现在利用率高了。在两公分以上的,我们都可以用。”

  黄福兰:“这个是刚刮完皮的,南边的是昨天,前天送来的,这昨晚上又送来了。”

  记者:“你用得了吗那么多?”

  黄福兰:“这还不怕多。”

  樊家信:“一年就是全部在10万至20万元左右的树枝基本上都能生产出来。”

  村民们说,树枝不怕买的多,就怕买不到。这树枝买的多少决定着一年的收入,而随着村里买树枝的人越来越多,这树枝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黄福兰:“今年价钱高,每年涨到0.17元0.18元,连着0.17元,今年就两角多一斤。”

  记者:“为什么涨这么高呢?”

  黄福兰:全村人在用,全村人都在用。价钱高也得买,你不抓紧,你就休息了,就没有活干了。”

  那么,村民买这些杨树的树枝,到底要干什么用呢?

  原来,村民将树枝截成段后,凭借自己的手感,旋出各种各样的小部件,然后对它们进行组装。

  樊安声:“这个是牛皮熬的水胶。”

  记者:“用它来做什么呢?”

  樊安声:“熬了以后,画画,画这个,就是颜色也是它染的。”

  在樊埝村,人们把这种木头组装的玩具叫木旋玩具,木旋玩具一般在过年或庙会集市上出售,传统的木旋玩具有一百多个品种,图案设计多取材于民间

神话,历史典故,有护生避邪的寓意。

  临沂艺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滨:“它有一个桃红,再有一个绿颜色,桃红柳绿嘛。它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晃荡一下,它还有一种声音。”

  然而,在九十年代初,塑料玩具以新颖的款式,繁多的品种在市场上风行,而木旋玩具样式多少年来一成不变,这让它在市场上很快没有了立足之地。

  港上镇文化站站长 陈国敏:“它没法比,塑料的它是机械生产,一个小时就能出几十件,几百件,而这个玩具呢,一天才能做个30件,50件。”

  正当木旋玩具从人们记忆中消失的时候,2002年6月的一天,一个人的到来却打破了村庄的平静。一个做外贸生意的人要做500个木制日本娃娃,每个加工费给6元钱,这对于过去一个玩具最多能赚个块儿八毛的村民来说,绝对是块肥肉,可村里却没人敢接活,因为日本娃娃谁也没做过,暗地里樊继美却想吃这块肥肉。

  樊继美:“他当时呢,拿了一个娃娃,找了很久说咱能不能加工,能不能做。”

  樊继美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星期,凭着做玩具30多年的经验,愣是把日本娃娃做的像模像样。订单不仅顺利完成了,而且老樊也多了一个心眼。

  樊继美:“这些东西,既然国外有市场,是不是在国内也可以做。”

  樊继美一口气做了3000个日本娃娃拿到市场去卖,买的人却寥寥无几。原来日本娃娃是日本女儿节的吉祥物品,一般是固定的灰色,但灰色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3000个日本娃娃成了樊继美的心病,卖不出去,放在家里又不能当饭吃。怎么想都觉得窝火。他开始天天往集市上跑,一个多月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能卖出日本娃娃的好办法。

  樊继美:“中国人,咱都是喜欢这些红色的,后来我在颜色上,也给他进行了改造,颜色上进行了改造。每一个上面都加了结子,加了中国结。”

  老樊给日本娃娃涂上了红色,还加上吊坠,这种造型时尚味儿很浓,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旅游景点卖得非常好,他根据这个原型创新的几十种品种,每个也都卖出了几十元的高价。

  樊继美:“消费心理都喜欢新的,好的。传统的东西,不加以创新,市场上老卖一种,老百姓他们也不喜欢。”

  传统的产品结合了时尚的元素,变得好卖了,尝到甜头的老樊把眼光盯在了传统产品的开发上。

  在樊埝村,生产木制陀螺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一个传统产品,每年的生产量达到一两百万只。一次樊继美在逛市场时有个意外发现。

  樊继美:“当时我在市场上发现有一种塑料的,塑料陀螺,它卖到12元,13、14元,有的还卖到15元。你像这种才卖0.1元,这样的卖0.2元钱,这个0.2元和12元,这个距离相差太大了。”

  陀螺虽小,市场却大。如果像塑料陀螺一样能装电池安灯泡,将有几十倍的利润,这使老樊又玩了一把声光电的时尚。

  于春亮:“会唱歌的小姑娘”,“哪吒火轮”,旋彩,我们给它起名叫作“满天星斗”。

  记者:“现在这种卖主要是卖到哪些地方呢?”

  于春亮:“现在浙江那边,广东,青岛,这很多地方都和我们要货。我们现在已经在网络上,有拍了一些图片,有很多朋友通过网上和我们下订单。”

  记者采访时,碰到了正急着往家买树枝的樊森。

  樊森:“我急着用,你卖给别人的先卖给我,我先用一用。”

  樊森家也做玩具,不过与樊继美的声光电时尚不同,他因为一件事让产品走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2004年11月,樊森受朋友的嘱托到村里给一个山东移居台湾的村民买了一台石磨,但他担心带不回台湾,光运输费要花1万多元。

  樊修远:“他很怀旧,说那边没见过这个东西,运到台湾去,让外面人家接触一下我们这个古老的农村是怎么生活的,怎么碾米子,怎么做饭的。”

  怎样让对方带走石磨,樊森一直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一次父亲从西安出差回来,手中的旅游纪念品兵马俑模型,让他有了一个好办法。

  樊修远:“樊森呢提出一个设想,当时是一个设想,他说是不是咱把这个东西缩小要,根据它的原状给缩小。”

  樊森:“我们通过旋床,很简单就可以做出来。”

  石磨模型被台湾人带回台湾,而他却接二连三又要来买模型。

  樊修远:“很多人到他家里走访做客的时候,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从哪来的,做什么用的,通过他的介绍,别人也很感兴趣,认为有收藏价值。”

  台湾人多次购买模型,让樊森发现怀旧产品在当地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山东出外多年的人仍然很怀念沂蒙山区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消费层次也很高,只要他们喜欢,价格可以卖很高。

  樊修远:“这个按人民币来说,就是几十块钱一个吧,几十块钱,这最好能卖50块钱。”

  现在在樊埝村,靠着创新产品,使这个即将消失的产业又红火了起来,600多户村民,家家都有自己的创新产品,而在今年,他们的木旋玩具在市场的前景也格外看好。

  刘信香:“都是旅游区的人来买,北京的都来买。”

  李茂名:“现在这个卖的好。像这种玩具,我们一年能卖五六十万。”

  本文由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