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不能伪儿童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12:49 新闻晚报
□记者李征

  晚报讯 “现在,童书市场看似一片繁荣,但是太多的书都是为迎合市场而作,只是伪生活化、伪儿童化、一味搞笑闹腾的‘儿童读物’!”昨天,在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和一群小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活动中,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谢倩霓指出,市场上这类儿童读物和能够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儿童文学数量相比,至少是8:2,儿童阅读环境值得关注。

  郑春华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作者,是国内低幼原创领域的知名作家。昨天下午,在愚园路一小分校,她和一群二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展开了一场新书讨论会。去年5月,郑春华为创作“长大了的‘大头儿子’”马鸣加形象,来到当时还是一年级的这个班级,从早上做早操开始,和小学生们一道上课,一起交流,参与他们的一切活动,“蹲点”两周时间,随后创作出了一套《非常小子马鸣加》。郑春华在2000年推出的马鸣加单行本童书里面的故事,曾被多次收入上海许多区和中国香港等地的语文课本。

  “现在,在童书创作市场,这种‘蹲点’式最基本的写作方式已经成了古董,不能不说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悲哀,”在谢倩霓看来,“快餐化、程式化的写作模式早已被诸多写家熟悉,并成功操作。不少年轻的作者一夜之间就能推出多达十本的系列作品。这类书的最大用途就是让孩子打发无聊时间。”

  谢倩霓认为,在儿童文学的原创领域,虽然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的出版景象,但真正属于儿童又属于文学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真正的儿童文学应该能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熏陶和滋养他们的心灵。不深入生活,不去和孩子们沟通,是很难创作出来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