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待“技工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1:00 现代快报

  如果,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城市没有了民工,我们一定会觉得不习惯。

  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对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南京城市建设,民工有很大的功劳。提起民工的好处,许多南京人都会提到这一点。也许在他们的印象里,民工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形象已经成了这一阶层的独有特征。

  到处都是民工匆匆的步履,让城市人根本不会想到,民工的队伍正在逐渐萎缩。或许不用担心他们的身影会消失,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民工时,不再像往年那么随心所欲。

  民工的收入并不是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的。因为干的是普通力气活,其报酬自然微薄。在这些民工从事的职业中,有一技之长的建筑工,他们的收入自然要比普通民工高许多。可有一技之长的民工,数量偏偏少之又少,在“民工荒”现象愈发普遍的同时,衍生了最让建筑行业焦虑的“技工荒”现象。

  建筑单位可能在抱怨:有技术的民工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却欣喜于这一变化。有句话叫“艺高人胆大”,所以,当有手艺的民工脸上的自信在不断增加时,声音在不断增大时,相信整个社会都会逐步理解并适应这样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技工荒”现象透露出的,并不纯粹是消极的信号。

  至少,它终于可以有效地提请用人单位,该郑重地审视民工这一群体了,而不是或有或无地进行有意和无形的轻视,并试图延续已经延续多年的对民工的冷漠。尊重他们,赋予他们应有的权益,有理由成为一些企业主要考量的议题。

  至少,它也可以对一些单纯靠力气、异常艰辛却又收获无几的民工形成触动,进而带动他们,愿意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技术。我曾见到过许多没有技术的普通民工,在南京品尝到了一次又一次寻工未果的滋味。每天,仍有无数人在重复着这种沮丧的情节。于是,我听到他们说:“我们也想学点什么,可不知道在哪里学。”这种最纯朴也最现实的欲望,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并为之高兴吗?

  至少,它也可以让一些部门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抉择:是否放任“技工荒”现象的愈演愈烈呢?一味地抱怨这种现象,也是一种不作为的体现。积极寻找原因,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创造优越于其他城市的务工环境、人文关怀、就业机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等方面,借此吸引和挽留技工,不仅是缓解技工荒的举措,更是一种责任所在……

  张 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