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农科院科技之手打开种子能量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4:23 石家庄日报

  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建设现代农业之一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优良的种子,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增收的希望,同样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迎着初春的寒意,带着大地的期盼,近日,采访小分队来到市农科院,去寻找神奇的“种子”。

  从试管出生到大棚成长

  “咦,为什么别的麦苗都是露天生长,这块地的麦苗却长在塑料大棚里?”3月8日,记者在市农科院试验田里发现,这里有一片麦苗与别处不同,享受着特殊待遇。

  “这可不是一般的麦苗,都是经过实验室组培后用来选育新品种的材料。”麦田边一个拿着铁锨准备给麦苗浇水的小伙子答道。

  经过询问,记者才知道,这个农民模样的小伙子原来是市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彭义峰,是河北农大的本科毕业生。

  “这些麦苗其实去年6月就已经长出来了,经过在试管里长时间的培养秋天才移到大棚里,给这块地搭上塑料棚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越冬,便于检测和加倍。”小彭喊来了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副主任何明琦,他告诉记者,这个棚里生长的全都是组培苗,共100个组合近万个单株,一年它们就可以长成稳定的单株,从中选取好的单株收获后就可以种到选种田里进行深一步实验了。

  手段现代化品种常出新

  “听说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好几年时间,是真的吗?”记者问。

  “采用传统常规育种技术,小麦经过杂交后要经过5至6年时间才可以获得稳定单株,而育成1个品种至少要8至10年。现在杂交后,一年就可以获得稳定单株,育种效率大幅度提高。”市农科院实验室主任刘彦军答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带着疑问记者随刘主任来到实验室,他指着一个透明的大箱子告诉记者,这是人工气候箱,可以人工设计模拟大自然的各种气候。以前采用传统的常规手段培育小麦品种,一般一年分离一代,最快也得5年才能取得一个性状稳定的品种。在这里面,一年可以种四季小麦,实现快速分离、稳定,选出来直接就可以进行田间实验。

  市农科院作为国家大型优质麦商品粮基地的科技依托单位,自2002年以来,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在这里除了传统的育种技术外,还可以实施组培、基因检测等各种现代快速育种实验。人工加代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手段的应用,使市农科院育种进程大大加快。该院与省农科院转基因中心合作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石麦14、石麦15都是采用常规育种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育成的。

  高产谋节约优质求专用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追求高产量,更要追求节约资源和优质,这样我们的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具有竞争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我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市农科院院长郭进考这样说。实际上,他带领的课题组一直都在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品种的研究。

  郭院长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都十分匮乏,而传统小麦灌溉用水几乎占了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总量的50%,培育节水高产型小麦品种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资源节约型品种一直是该院科研攻关的重点,同时,在超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中也育成了一系列新品种。

  目前,市农科院培育的节水丰产新品种“石家庄8号”已经通过了国家审定,在保水能力较好的高水肥地块,科学种管,春季只浇一水亩产就可达500公斤左右。这一品种推广后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现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新育成的“石麦15”是继“石家庄8号”后又一个节水、高产型新品种。去年通过省高肥区试审定后又参加国家高肥区试名列前茅,省旱地区试名列第一,比对照品种增产10%左右,由于增产效果明显,今年直接进入了生产试验。正是因为市农科院培育的品种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实现高产、稳产,去年,市农科院培育的石家庄8号、石麦14、石麦15这3个品种均列入河北省良种补贴推广项目,推广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

  如果说,市农科院小麦育种是以资源节约为主,那藁城市农科所则以优质专用(强筋)小麦育种为主。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县级育种单位,他们在小麦新品种培育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已培育出6个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品种共10多个品系。该所培育的“8901”还被定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的对照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等主要指标可以和美(国)麦、加(拿大)麦媲美,现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了3000万亩。

  良种买回家农民抱金娃

  良种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有多大?让我们听听农民的说法。王新道是藁城市木连城村的一个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全村共11000多亩地,有9000多亩种的是优新品种石新733和藁优9415。去年麦收前遭遇了多年不遇的风雹灾害,结果藁优9415由于具有抗倒伏优势,一点没倒,亩产达到了500公斤左右,石新733尽管出现了倒伏,但由于该品种稳产性能好,亩产仍然达到了450公斤左右。“要不是有这些好品种,别说减产了,弄不好所有的麦田都得绝收,这就是种子的力量!”

  藁城市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明校同样深有体会:“近五六年,俺村种的一直都是市农科院的小麦优种,不但品种好,人家还负责配套栽培技术培训,产量品质全都没得说。”曹明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浇一亩小麦至少需花费15元左右,种市农科院的新品种每年至少可比普通小麦少浇一水,产量还一点不减,仅此一项,全村2000亩小麦每年就节支3万元左右。

  “这两年俺村能富起来,新品种功不可没!”说这话时,曹明校竖起了大拇指。

  中央1号文件指出,2007年,要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而种子是大地丰收的希望,科学育种、科学种田是农业丰产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农民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到了收获的季节,定会得到更多的惊喜!

  专家点评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农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绿色革命”促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它的核心就是“种子革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进一步体现了良种对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农业提升,种子先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种子产业,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是解决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的关键。

  我市水资源极度匮乏,继续超采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小麦是用水大户,培育和推广节水小麦品种,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项有效的措施;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多,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市是小麦高产地区,培育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永恒的课题;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小麦品质,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专用相结合的小麦品种是今后又一个主攻方向。

  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