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路三角”将成步行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7:54 扬子晚报

  

“颐和路三角”将成步行街

  本报讯 昨日,由宁海路和江苏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地块环境整治规划,在南京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对外公示,听取市民意见。记者通过规划图看出,改造后的该公馆区将以民国院落风貌形式存在,所有车辆禁止进入小区内,公馆区内只能步行到达。根据规划,公馆区内原有31栋民国建筑将保留,同时新增建9栋民国风貌建筑。在功能定位上,改造后功能定位为建设民国文化博物馆,发展经济总部,引进省、市以上驻宁机关办事处。根据工程计划,该项工程将于年底前完成。如市民对此规划有建议可直接拨打电话83198494进行咨询,时间为3月13日-3月19日。

  颐和路片区是南京最集中的民国公馆区,拥有外国公使馆、名人旧居等225处民国建筑。1929年,《首都计划》确定颐和路为上层阶级住宅区,它是南京市唯一的、由民国政府主导、按规划实施的最大住宅区,整个公馆区保护面积为37.8公顷。

  此次规划公示的十二地块是颐和路改造中最先启动的试点,它是由江苏路与宁海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区域,现共有31栋民国别墅。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拆迁工作已经进行了大半,拆迁结束后,藏在房屋背后的民国建筑已经展示出来,路过的市民无论身处哪个方位,都可以享受这些古朴建筑的视觉快感。通过改造,古林公园 、颐和路片区和玄武湖公园将连接成线。

  鼓楼区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颐和路公馆改造项目早在去年就开始启动,在他们制定的初步方案中,也是计划像板桥新村一样,将颐和路公馆区打造成为另一条民国酒吧街。不过,在“酒吧方案”提交到市政府之后,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很多质疑民国建筑“酒吧模式”的声音,市政府也认为“酒吧方案”与颐和路公馆区周围环境不符,否决了“酒吧方案”。

  记者获悉,2004年出台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风貌保护规划》所提出的保护原则,在招商过程中曾经先后被异化为“国际美食文化区”、“新天地”、“创意产业园”、“总部经济”等多种提法。让颐和路公馆区在历史的延续过程中获得再生,什么才是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至今还在探索。而此次规划提出了保护颐和路公馆区的核心思想,即保护颐和路公馆区传统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历史真实性,保护完善原有传统街道格局和传统建筑,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个街区以新的活力和新的城市功能,使颐和路公馆区成为浓缩南京历史,反映民国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 (王宏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