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30年后 三人行必有一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9:17 千华网

  

30年后三人行必有一老
统计:现有“老年人”49.3万

  寿命延长加速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通常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鞍山市早在1992年就提前全国7年、提前全省3年进入人口老龄型城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3万,占人口总数的14.1%,65岁以上老年人38万,占总人口的10.53%,远远超出人口老龄化标准,并且将以每年3.32%的速度递增。可以说鞍山的老龄化形势异常严峻,来势汹汹。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介绍,全面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鞍山共少出生130万人。人口年龄构成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少儿人口数量的减少,必将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与此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老人们也越来越长寿。

  全市百岁寿星达到160位

  现在我市有百岁“老寿星”160人,“人生70古来稀”的俗语将转变为“人活70不稀奇”了。而与此同时,我市人均寿命也由建国前的38.7岁提高到2005年的75.51岁,人口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另外,1949年鞍钢开工生产大量招工,全国各地援建人员纷纷来鞍,这些人当年大多是20岁至40岁青壮年,现在也都陆续进入了老年人行列。此外,建国后20年中,人口数量激增,也是目前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25年里170万人要“变老”

  我市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有十四五年了。相关人士表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持续上升不可逆转的。

  相关部门的“鞍山市人口年龄金字塔”显示,人口相对密集的30岁-55岁这一年龄段,人口数近170万人,这170万人将从2010年起25年内陆续进入老年人行列:2005年时40岁-45岁的人群将于2020年-2025年进入老年行列,到时将达到我市老年人口所增数量的最高峰,5年间将有接近40万人进入老年行列;2005年时15岁-30岁年龄段的人群数量也很大,约为55万人,他们将于2035年-2050年进入老年行列。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市总人口数为347万人,其中老年人口有49.3万人,占比为14.1%,7个人里就有一位老年人;而到2035年,我市总人口预计为349万,30年里只增加了2万人,而老年人口将达到106.9万,增长了一倍多,届时平均每3.3个人里就有一位老年人。

  隐忧:结构导致“未富先老”

  七成老人经济有保障

  来自市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老年人总体生活状况良好,有71.6%的老人觉得自己“目前经济上有保障”。

  在接受调查的500位老人中,有68.2%的老人经济状况比较宽裕或大致够用,有76%的老年人有产权住房,有52.4%的老人有基本医疗保险,有78.2%的老人愿意参加娱乐活动……多数老年人是比较满意的,生活是有保障的。

  “空巢家庭”日益增多

  我市目前现行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比上涨,将使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

  据数据显示,我市家庭平均成员数为2.94个,人口老龄化普遍行成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模式。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人口减少,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顾大大削弱,导致“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调查显示49.3%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孤独造成老年人苦闷、抑郁、多疑、健忘,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形成心理障碍。

  而老年人口抚养比(通常用全社会每100名适龄劳动力人口负担多少老年人来反映)系数也在明显上升,抚养重心由少年儿童逐步转向老年人,抚养一名老年人所需要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由1964年的16人,下降到2005年的5人。

  同时,由于老年人比重不断上升,少年儿童比重相对下降,因而到一定阶段,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也会趋于老化,从而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的需求、社会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六成老人怕看不起病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后,经济发展和人民普遍富裕的情况下,自然渐变的过程,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才逐步进入老龄化结构,他们都是先富后老,具有为建立和维持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所需要的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

  而我市1992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为600美元,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仅靠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保障而实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虽然近年来我市经济有了飞跃发展,但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老龄化的进展速度。在接受调查的500人中,有31.2%的老年人退休金在500元以下,有69%的老人没有或者不能按时足额领取退休金,有62.2%的老人没有给自己存钱养老……

  另外,由于老年人工资低,又体弱多病,就医成了很大问题,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老年人,即使享有医疗保险,有的病也需要自己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据相关部门调查,有62%的老年人认为生活中最担心的事就是怕生病支付不起医药费。

  九成老年人还要养“小”

  在我市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人微薄的养老金是一家三代生活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我市作为老工业城市,企业并轨改制导致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年龄基本集中在40-50岁,自己没有稳定的工作,子女上学读书难以供养,父母便成了他们的生活依靠。调查显示,有90.2%的老年人有失业子女(包括儿媳和女婿),可见老年人的负担之重。

  对策: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

  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

  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007年我市将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必须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尽快实现全覆盖,包括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户,并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无老人”居家养老

  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市将在城市推广“居家生活、社区养老、社会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及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并为“三无”老人、低保特困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医疗纳入“医保”

  老年是疾病的多发期,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约有三分之二时间为带病期,疾病困扰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关部门建议,逐步将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保证老年人得到就近、及时、便捷、廉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建立医疗救助制度。

  多建老年人活动场所

  虽然城区通过实施“星光计划”等方式,在社区兴建了一批老年活动设施,但远远满足不了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活动需要。

  为此,相关部门建议对现有老年活动设施进行规范管理,在各大公园多建立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特别是现在正在进行的胜利路两侧危房改造,应按照小区建设标准配建老年人活动室。

  同时,让更多的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记者 李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