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7年前的“大舌头女孩”回访晚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0:26 云南日报

  看着专科毕业的小海棠,曾参与跟踪报道的本报记者有些激动

  小海棠拿出一本练习簿,上面记着每位爱心人士的名字和单位

  7年前,本报报道救助过的个旧大舌头女孩小海棠,如今已专科毕业了;7年来,市民们捐给她治病的爱心款余额一直存在本报;昨天,小海棠再次来到昆明,她说:“想用好心人当年捐赠的余额复诊舌头,如果钱用不完,还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看着已经长大的小海棠,曾参与跟踪报道的本报记者沈秋琦有些激动,“不容易啊,当年因为大舌头遭同学嘲笑的女孩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还专科毕业,可以赚钱养家了。”

  小海棠拿出一本练习簿,上面有她记着的每位爱心人士的名字和单位……海棠和父亲回忆当年情景时,满脸温馨,笑容里透出的全是幸福味道。

  本报连续报道成功救助小海棠

  2000年3月24日,一位到个旧出差的军人向本报记者提供了小海棠的不幸身世:这名个旧市乍甸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舌头约有两个鸡蛋那么大。尽管身患“怪病”,但海棠是个自强而努力的孩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小海棠自尊自强的故事感动了本报,在报社领导的带领下,记者、编辑踊跃捐款。本报记者连日奔走于昆明各大医院,为她找一流的医院、一流的大夫来诊断病情,争取尽快医治!2000年4月2日,本报专门派出记者和车辆前往个旧接小海棠来昆治病;3日下午,本报记者送小海棠到省红会医院口腔颌面科接受治疗;4日,小海棠的病情确诊为舌混合性淋巴管瘤(巨舌症);6日上午,成功地做了舌整手术。因小海棠11年来的舌病使其下颌严重变形,所以术后嘴还不能正常闭合。据为小海棠主刀的主任医生段瑞平介绍,这需要进一步治疗和在成年后进行矫颌手术。“幸亏手术及时,再拖延她将终身失去语言能力。”

  这是全社会爱心的结晶

  自从小海棠的故事走进读者的视线后,人们就开始纷纷为小海棠解囊捐款。昨日下午,记者找到当年记录救助小海棠爱心捐款的本子时,仍被滚烫的爱心感动着:有省人事厅叶小兰500元捐款,有交警培训中心集体捐的17430元,有中华小学五(三)班全体同学的841元……总计收到捐款35117.80元。

  当年参与报道的本报记者沈秋琦说,这事也多亏了省红会医院的大力协助,几乎是免费给海棠做手术的,最后除去住院及家属食宿等各项费用5782.60元,现今还有余款29735.20元。后转在云南日报计财处保存,作日后继续治疗费用。“小海棠的成功救助,是全社会爱心的结晶,出院当天还收到很多文具、玩具和书呢。”

  如今小海棠的情况怎么样了?

  相关报道详见B3版。

  新闻助读

  巨舌症,老百姓看来仅仅是舌头长得比较大,但从医学的角度看,它是舌的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称为舌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人,好长在舌、唇、颊及颈部。按其临床特征及组织学结构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及囊肿型三类。对淋巴管瘤引起的巨舌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舌整形。由于病变淋巴管发育畸形所致,目前还没有预防的措施。

  (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