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小日子有了“大奔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0:55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龙眼吐绿,鲜花泛红,春天的脚步走进乡村田野,走进了农家庭院。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宁静的院子里,几个老人正围在绿树丛下休闲聊天,身旁的各种花卉在暖暖的阳光中生机盎然。老人们安详的神态让记者感受到,这里的农民生活正逐步走向宽裕。

  谋增收,小日子有了“大奔头”

  在罗政村,村民们向记者讲述了两个人由穷变富的事迹,一个是钟耀武,一个是李德海。记者见到钟耀武时,他正在自家地里忙活。从小他是个孤儿,十多年前,他家是全村较穷的户之一。夫妻俩为了改善生活,便双双外出打工,奋战十年,如今他们已经住进一幢别墅式楼房,小日子终于有了“大奔头”。

  与钟耀武相似,李德海由穷变富靠的也是自力更生。以前,他家一家人住在一间瓦房里,要什么没什么。李德海初中毕业后,只身下广东打工,十余年中,他换了不少单位,学到很多实用知识。现在他在东莞的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平时只须做一些商贸设计、产品监制之类的业务,年收入四五万元,过上了工薪族的生活。随着收入的增加,他家里的经济生活条件随之也得到了彻底改善,逐步走向了宽裕。

  争带头,党员勇当致富“领头羊”

  “先富带后富,党员拉群众。”这是记者在罗政村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1999年,罗政村群众推选上任的一批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大多是先富起来的某一行业能手。他们利用村党校的平台,不断向村民灌输各种农业技术,提高了群众的种养能力和致富能力。

  在该村谈致富,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他就是村党总支部书记钟耀荣。上世纪80年代起,钟耀荣的儿子钟进南就开始种植龙眼树,起初种三四亩,后来扩大到10亩。看到家里种植龙眼慢慢富起来,钟耀荣便开始向村民传授果苗的种植技术,带动全村群众发展以水果为主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如今,全村的龙眼种植面积达到1500多亩,家家户户都靠龙眼和果苗实现了持续性增收。

  双富足,众乡亲成了“有产者”

  在罗政村的家家户户走访,记者感受到,收入增加后的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村里情况比较了解的老党员陈德祥,掰着指头向记者描述罗政村群众的生活细节:家家户户有彩电,有冰箱,有电话;村民100%住进了二层以上楼房;全村有四五十辆各式汽车,数百辆摩托车;部分村民安装了空调,用上了电脑。不少村民在日常耕作之余,还选择了投资创业,加快致富的步伐。目前,仅村民在村里投资开办的米粉加工企业就有12家。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0元,走在了玉林市的前列。

  “口袋富了不算富,头脑富了才是真正富。”在罗政村,记者采访过的农户,没有不全力支持孩子上学的。有的村民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还把孩子送到镇上、城区或更远的地方读书。重视教育,使众乡亲在物质生活宽裕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精神生活的富有,成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有产者”。

  放眼明天,依托主导的生态高效农业和迅速崛起的二、三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罗政村已经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从村民们满怀信心的话语和充满了满足感的眼神里,记者似乎看到了他们多彩斑斓的明天。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