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从“于丹热”看社会崇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1:12 河北日报

  继去年暑期的讲《论语》,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百家讲坛”又播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讲《庄子》,从收视情况看,一如既往地“热”。

  我基本上坚持收看了,且以为不错。我这里的“不错”有两层含义:一是于丹教授讲得不错,古今结合,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二是受众的认真劲头不错,从收看电视和图书购买情状看,现场听众的专注和场外人们的热忱都很明显。

  请读者注意:收看这种电视节目可不是硬性组织的呵!这种购买图书可不是公款购买呵!而完全是各式人等自觉的行动。这是人们注重思考、社会崇尚思考的大景观。在社会大转型、浮躁风很盛的背景下,出现如此学习和思考中国古代经典的现象,确乎令人感奋。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学说及思想,其主要内容都是涉及“做人”、“处世”的。人们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看电视、读书和思考,从一个角度和层面说明人们在思考今天怎么样更好更合理更协调地解决“做人”、“处世”等现实问题。

  儒家的“仁爱”、“内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及强调心灵勇敢、不怨天尤人的“定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社会担当……道家所强调的“认识你自己”、“心斋”、“心养”、自我修养、大化天成、“一诺千金”的忠义道德观、内心的坚持与外在的顺应相结合,以及对人对事“顺其自然”、“无为”而达到“无不为”、打破常规束缚的“逍遥”之境、旷达的生死观……等等这些东西,曾经启发和影响了多少代中国人?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道德构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今天好像突然发现我们老祖宗的思想宝库里竟有如此取之不尽的精神瑰宝!这种“突然发现”说明有相当一段时日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乃至忘却了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学习和吸收。

  孔子的《论语》和庄子的《逍遥游》等儒、道文献重新激起社会的热情,与于丹教授讲学水平不低也许有关吧。但是,本质地看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人民大众,对于现实生活、人际关系、思想道德的过于“物化”、“虚化”不满意了!有了改变自己思想追求的迫切需求了!

  我始终认为:人类社会越成熟,人们对于高尚道德的要求就越自觉。我为《论语》、《庄子》的走红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的这种群体的道德追求而深深感动。我想,这必将成为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

  [点题:高金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