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照顾"病人",118尾中华鲟齐搬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3:0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陈抒怡

  在崇明横沙岛附近被误捕的巨型中华鲟已进入康复阶段,昨日记者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落难”的巨型中华鲟经过54天的全力抢救与治疗后,目前体外伤口已经明显愈合,体能也明显增强。如能完全康复,这条中华鲟有望在夏天来临之前放归大自然。

  为此,118尾3岁大的中华鲟昨天腾出空间,从嘉定搬到了崇明,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大体量中华鲟集中迁移保护行动。

  搬家路线:从70多平方米的“重症监护房”→300平方米的“普通病房”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在嘉定中华鲟临时暂养基地再次见到了这条身长3.35米的巨型中华鲟,它正灵活地甩着尾巴,沿着水池壁不停游动。

  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之前相比,中华鲟的身体状况显然好了许多,目前它每天的游动路程长达10-20公里,身上的伤口基本愈合,有的地方还长出了新的组织,皮下出血点也已消失,但由于多日未进食而显得有些消瘦。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刘健告诉记者,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巨型中华鲟体外伤口将可能完全愈合,它的游动速率和游动姿势等将进一步趋于平稳。

  随着它活动能力的增强,原本所住的70多平方米“重症监护房”已显局促,因此管理处将于本月底将这条大鱼搬进隔壁300平方米的“普通病房”,使其自愈康复。“它可以在大池子里散散步、晒晒太阳。”刘健打了个比方。

  同时,工作人员也将尝试着给中华鲟喂食虾蟹等饵料,自今年1月18日被误捕至今,这条中华鲟一直只依靠注射营养液来维持生命。如能完全康复,它有望在夏天来临前放归大自然。

  搬家路线:嘉定临时暂养基地→崇明团结沙临时基地

  为了给巨型中华鲟腾地方,原本“住”在大池子里的118尾3岁大中华鲟于昨天上午从嘉定临时暂养基地被转运至崇明团结沙的临时基地,据悉,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大体量中华鲟集中迁移保护行动。

  从昨天上午8时左右开始,工作人员就在忙着放水、抓鱼、为中华鲟量体长、称体重。35个大浴缸、8辆平板大卡、21个纯氧钢瓶、20余名保护站工作人员……下午4时30分左右,中华鲟顺利地“住”进了刚改造完成的两个近5亩大的新池塘。在这里,它们将作进一步的适应,为将来回归长江做好准备。

  另据了解,按照农业部渔业局的计划,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全国将在长江流域多个点统一投放中华鲟等鱼类,届时湖北、江苏、上海将一起放流约10万尾仔一代中华鲟幼鲟,因此今年路过上海的中华鲟数量将肯定多于往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