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志愿者泉城“捐髓”救助北京患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3:10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3月14日讯(通讯员 关天星 曹海峰 记者 沙文婧)今天中午,经过长达5小时的采集,来自济宁的黄文阁终于走出济南军区总医院输血科的干细胞采集室。随后,他所献出的120毫升造血干细胞,将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送往北京。预计这份“生命的种子”将于今天傍晚时分输注到北京一名50岁男性血液病患者的体内。据了解,迄今为止我省已有20名志愿者先后为国内血液病患者成功提供了造血干细胞。

  据介绍,志愿者黄文阁今年41岁,于2003年加入济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今年初,济宁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黄先生与北京307医院一名50岁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3月9日,黄先生在省红十字的安排下,住进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病科。随后医务人员连续4天为黄先生注射了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以“动员”出外周血中更多的造血干细胞,满足采集的需要。

  今天上午,黄文阁在爱人、同事及济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济南军区总医院输血科的干细胞采集室。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整个采集过程大约需5至6小时,这等于把全身的血液在采集设备中循环2次,以分离出足够的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捐献者躺在床上,不能自由活动,特别是插入针管的右手臂,尽量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以防备针头在血管内“滋事”。黄先生告诉记者:“采集开始之前,经医务人员介绍才知,仅这套采集用的针管等一次性材料,价值就达千元以上,如果针头在血管内刺破了血管壁,这套针管就报废了,必须另换一套。所以,整个采集过程中,我很谨慎,加倍小心。”

  根据北京307医院制定的移植方案及山东省红十字会的安排,济南军区总医院输血科医务人员还将于3月15日进行第二次采集。另据了解,北京307医院等待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惟一能治愈该病的疗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