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铁嘴”调解员:干戈化玉帛》系列报道(四):王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3:35 山西新闻网

  王淑敏,侯马市政协委员、路西办事处东街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从19岁起从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至今已从事调解32年。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达189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

  路西办事处东街社区是一个有着1560户、5000多人口的老城区。社区存在“五多”: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少数民族多,刑释解教人员多,突发事件多。因为经济比较落后,群众的法制观念薄弱,民间纠纷层出不穷。作为一名老调解员,她深深知道,调解民间纠纷,最关键的是要防止纠纷激化。而防止纠纷激化最关键的是要突出一个“早”字,即“早发现、早调处”。为此,王淑敏经常走街串巷,进东家入西户,从闲谈中了解民情,一发现苗头,就采取果断措施。

  2000年7月15日,王淑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轻妇女,正坐在铁轨上掩面哭泣,她急忙上前询问,得知该妇女叫张改平,婚后和丈夫尚能和睦相处,前年生了一个女儿后,由于婆家的重男轻女思想,丈夫经常对她拳打脚踢。这次,她被打离家出走后,回到娘家“求援”,可娘家人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不让她进门。万念俱灰的她,由此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了解情况后,王淑敏把张改平带回家安顿好,之后又来到了张改平的婆家和娘家,从拉家常叙家事入手,讲到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批评了男方和娘家的封建思想。经过几天的反复教育,双方都认识到错误。最后,男方高高兴兴地把张改平接回了家。

  凤城乡南上官村的张某在西安打工时有了第三者并生育一子,回家后便要与妻子赵某离婚。因双方就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张某对妻子大打出手。得知女儿被打后,娘家人迅速纠集了本族亲戚手持棍棒,乘坐大卡车来到男方家。赵某的哥哥怕弄出血案,情急之下脱身乘出租车找到了王淑敏,恳请出面解决。王淑敏来到张某家看到,赵某亲戚已冲进屋里和张某撕打在一起。这时,接到群众报警的“110”也赶到了现场,要把参与斗殴的人员带走。王淑敏对前来的警察说明情况后,告诉他们先不要把人带走,后面的事情由她来处理。最终“110”同意了她的要求。斗殴双方一看王淑敏真的是不偏不倚地诚心来解决问题,都对她心存感激。张某的母亲当场给她跪下,感谢她救了儿子。经过反复的讲情、讲理、讲法的说服教育,男方终于同意在财产的分割上做出让步,张某和赵某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协议离婚。

  因为调解出色,王淑敏的家也曾成为“避难所”,遭家庭暴力的妇女、因家庭矛盾回不了家的弱者、被儿女遗弃的老人,解决问题前都在她家吃住,等问题解决后再送回去。王淑敏老伴常劝她:“你这么大岁数了,还整天东奔西跑地图个啥?我的工资足够养活你了,你也让我享享福吧。”每当说起这些话语,王淑敏也真想不干了,可每当看到当事人那一张张焦急的脸,一双双期望的眼,她就再也坐不住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调解当中去了,谁让她爱上这一行呢?

  本报记者 程培青

  (编辑:樊永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