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青城山都江堰成为国家示范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3:5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记者 严斌) 昨日记者从都江堰市获悉,国家环保总局近日批准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为此,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成为我省首个景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据了解,针对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地的唯一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都江堰市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采用国际同行的P-D-C-A管理模式(即规划、实施、验证、改进),以此促进了青城山·都江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据介绍,2002年3月,利用全国风景名胜区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工作研讨会在都江堰召开之际,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了申请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的正式文本,并由此积极开展创建工作。4年中,该市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4亿多元开展创建国家示范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搬迁了景区内农户;对景区内的机动车辆实行准入制,防止污染车、带病车进入景区;景区内使用了环保观光车、缆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利用清华大学“中水回用”技术,修建新型污水处理站5个,取缔景区内燃煤、燃材,二氧化硫的排放为零,并在景区内建立两个大气环境监测站,对景区内的空气、水资源、噪音进行了监测;通过LED大屏幕、网站和报刊适时向游客公布监测数据,使景区的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一级,噪音、水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景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原几近绝迹的野生动物又频频活跃在林间,野生植物迸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景区自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来,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使景区进入自我加压,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在创建过程中,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获得了众多荣誉,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景区四川旅游工作最高奖——金熊猫奖、“四川省文化产业先进经营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优秀标志奖”、“监管信息系统先进单位”,青城后山被列为大熊猫重点保护区,2006年7月作为“大熊猫栖息地生态走廊”区域之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

  相关链接

  ISO14000标准

  该标准是一项旨在规范各类组织与行业的环境行为,促进保护资源、节约能源,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减少和预防污染,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系列综合管理型国际标准。

  相关新闻

  双流将启动白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向小林 许继刚 记者 潘国义 文/图)白河是双流县境内唯一的一条本源河流,是该县县城重要的排洪河道之一。昨日,记者从双流县水务局获悉,白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将于3月16日启动。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将白河打造成为防洪、泄洪、景观、游憩、生态等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河流,为市民提供“面清、水洁、岸绿、景美”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据了解,白河发源于原龙池乡(今九江镇)之龙池寺。寺前二百步有一古井,白河即源于此井。上世纪70年代,双流县对白河进行大规模整治后,喇叭堰支渠洪水经洪江渡泄洪闸泄入白河,沿途接纳唐家堰、埠海堰余水,经万寿桥、毗卢寺、五洞桥、板桥子、穿川藏路、大件路后,在应天寺与三支渠会合,再经王家碾、鹅项镜沿牧马山脚至陶家渡汇入杨柳河,穿双流县城东升街道而过,是一条排灌结合,以排为主的河流。

  这次对白河河道整治,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堤防等级确定为Ⅰ级;通过对河道生态改造,构筑城市生态林水廊道,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恢复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发挥河道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滨水空间;根据河道现状条件,结合规划周边环境及公园、水域各分区景观功能和特征,通过生态、自然的设计元素营造整体河道休闲景观序列,增加亲水性,为市民构建日常生活的滨水景观带。

  据悉,整个工程计划分3期实施,2007年实施一期工程,将于3月16日动工,堤防主体工程5月20日之前全面完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