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浩然:我想安静地学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4:15 山西新闻网

  

张浩然:我想安静地学习(图)

  “长征”归来,不断接受媒体采访,还得参加各种会议,8天后他才第一次走进教室

  3月14日早晨,太原理工大学。结束“长征”的张浩然挤在上课的同学中间,悄悄走进了教室。回到学校已经8天了,这却是他第一次走进课堂。返校后的一周时间里,没完没了的“打扰”,让他一直无法回到期盼已久的教室里。

  3天接受14家媒体采访

  去年4月4日,张浩然离开学校后,参加了由央视组织、崔永元带队的“我的长征”活动。张浩然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历练一下自己。”5月1日,“我的长征”队伍从福建宁化、长汀,江西瑞金三地同时出发。今年1月5日,26名“我的长征”队员到达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活动历经8个多月、徒步11个省区、行程6000多公里,最高日行达101公里。

  今年3月6日晚,张浩然回到了离开近一年的学校,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努力微笑、摆好姿势、说说“长征”中的故事……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连续3天下来,到3月9日,张浩然已经接受了14家媒体的采访。有一次采访,甚至排到了晚上9点进行。

  张浩然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见不同的人,却在谈同一件事,说一样的话。长征是革命先辈们创造的奇迹,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好好地领悟他们的精神与力量,自己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这话听起来好像是谦虚,可是对我来说,确实是真心话。”

  同学用异样目光打量他

  在张浩然的宿舍里,经常能看到的情景是:他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看短信或者接电话,而电话的内容大多是预约采访。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他。每当浩然说起“长征”路上的经历,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听着,然而当浩然说完后,等待他的则是一段很长时间尴尬的沉默。

  3月9日,学校为浩然开了一个座谈会。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代表都参加了。正如一位领导在会上说的“为一个学生开这样的会,在学校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校领导一句“欢迎我们的英雄回来”,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张浩然却缓缓低下了头,事后,他腼腆地说:“听到这样的话,我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记者在太原理工大学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一提起张浩然,同学们都说,他现在出名了。

  “他毕竟还是个学生”

  张浩然去年读大二,为了参加“我的长征”活动,他办了一年的休学手续。回到学校后,浩然想“双修”,将大二、大三的课程一起上。如果这样的话,张浩然就需要在一年之内,学完两年的课程。平时,优秀学生完成这样的事情尚且困难,更何况他放下书本已经近一年了。

  “我不同意他这样做,这样太冒险,浩然的底子薄,万一考试没通过,毕业证、学位证拿不上怎么办?”浩然所在学院的党委姚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在姚书记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样东西:一袋“我的长征”纪念章和一大摞明信片,每张明信片都按“长征”的顺序,盖着当地的邮戳。这些都是浩然在“长征”路上寄给他的。只要有人提起张浩然或者“我的长征”,姚书记就会送给来访者一枚纪念章;而明信片,姚书记则当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他打心眼里喜欢和爱护着这个学生。

  姚书记说:“就是因为知道浩然是个好孩子,所以我才一再提醒他,不能让眼前的荣誉毁了他。浩然应该放下头上的光环,保持清醒的头脑,化荣誉为学习的动力,他毕竟还是个学生。”

  “我实在扛不住了”

  可是,对于刚回到校园的浩然来说,目前读书实在是一件太过奢侈的事情。

  3月11日,浩然关掉手机,到半夜12点,才偷偷打开,看看有没有需要回复的短信。问起这样做的原因,他说:“我实在是扛不住了。”

  3月13日早晨,浩然早早地起床,背了一会儿英语,匆匆来到教室,和下一届学生一起上课。回到了离开已久的课堂,他认真地做笔记、听讲。

  “能听懂吗?”记者问道,“有一个例题没听明白,等会儿还要问一下老师。”浩然说。

  本报记者赵清源

  (编辑:勾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