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即将逝去的职业”系列策划(七):策划人语:擀毡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4:15 山西新闻网

  

“即将逝去的职业”系列策划(七):策划人语:擀毡的...

  黄豆面撒在羊毛里增加黏性

  

“即将逝去的职业”系列策划(七):策划人语:擀毡的...

  在擀的过程要不断地调整帘子里的羊毛

  

“即将逝去的职业”系列策划(七):策划人语:擀毡的...

  羊毛要一把一把地抖落在帘子上,才能铺匀

  

“即将逝去的职业”系列策划(七):策划人语:擀毡的...

  哥哥发明的摔擀机,省去了很多人力

  

“即将逝去的职业”系列策划(七):策划人语:擀毡的...

  擀好的毡子,结实无比

  策划人语: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或在大街、或在小巷、或在城市、或在乡村,一声悠长的吆喝、一套简单的行头、一副粗糙的面孔、一身精湛的手艺,修补熨帖我们的生活。曾经的这些行业,不可或缺。随着历史的变迁,渐出视线。

  有的后继少人,有的寂静无声。我们扛起镜头寻找,只为用影像定格,然后用怀旧翻新。在商业社会的纷繁芜杂中,保持一份对逝去的追寻,一种对质朴的留恋。

  立此存照,以资纪念。

  新新的毡子暖暖的炕

  3月11日晚,记者见到赵国勤的时候,他正在洗脸。沾满了白灰的衣裤还没来得及换下来。当天下午,他去邻村的石灰厂装车去了。装一车灰能赚30元,但要花一下午的时间。

  赵国勤的家在襄汾县汾城镇的一个村子里,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会擀毡子,谁家要毡子,只需把大小尺寸告诉他,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擀好。

  “去年冬天擀毡子的人挺多,年后还没有人来订。”赵国勤说,“这几天我打些零工。”

  记者说想拍点他擀毡子的场景,在明白了记者的用意后,他告诉记者第二天早上再过来。

  第二天早上,记者如约而至,他便开始铺毛、擀压……一直到下午4时许才完成了修边、水洗最后两道工序。

  赵国勤讲,家里从他爷爷开始,到他父亲、伯伯,再到他和他哥哥,都会擀毡子。哥哥因为身体原因,这两年已经不干了,现在家里就剩他一个人还在做,已经干了20多年。

  “干这活挣的是份辛苦钱,工序繁杂而利润低薄,年轻人根本看不上。”赵国勤告诉记者,“儿子今年16岁,已经不上学了,前几天跟亲戚去北京的一家饭店打工去了。本想把擀毡子的手艺传给他,可是儿子对此毫无兴趣。”

  本报记者 王晓波 摄影报道

  (编辑:樊永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