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识ABC,穿衣盖被伤身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5:17 大连晚报

  不识ABC,穿衣盖被伤身体

  有关部门对我市一家商场服装、纺织品进行突击抽检,发现服装标识混乱、有的产品甚至没有标识

  ■本报记者 唐枫

  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市质监局稽查队对我市一家商场中服装、纺织品进行突击抽检。在这个购物商场内,仅服装纺织品标识一项就存在诸多问题:服装标识混乱、有的产品甚至没有标识,商场内销售的商品竟然全是外文商标。看上去做工精致、包装精美的商品背后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隐患,而这一切,如果购买商品时能细心观察,完全可以避免。

  显然,这些问题绝对不仅在一家商场存在。

  纺织品安全标识已出台

  从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就开始全面实施强制性标准——《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对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气味、PH值等5项健康安全指标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新生产的符合该规范的服装,要带有“GB18401-2003”的标识。即将服饰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是婴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同时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对甲醛、PH值、色牢度分别提出了限量要求。

  之所以要使用该标识,是因为服装或纺织品的面料或辅料中很有可能含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超标,长期可导致人体白血病等一些疾病。所以按照接触皮肤亲密程度不同严格分为A类、B类和C类。

  服务员抱着商品跑向仓房

  3月12日下午1时多,当检查人员出现在一家大商场童装、纺织品卖区时,一位检查人员发现两个床上用品区服务员抱着床上用品飞快地跑进隐蔽处一间仓房,然后迅速将门锁上。

  在商场方面的配合下,检查人员要求服务员打开仓房找出刚才放进去的商品。服务员打开后从里面取出唯一没有被成打包装的沙发套垫,检查人员发现,这款“恋织纺”牌沙发套上没有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标志,其吊牌上也没有分类标识,而只是笼统地标注“棉麻”字样,标识不合格。

  澳西奴标识不规范

  在商场“澳西奴”品牌床上用品销售专区,检查人员拿起一包装精美的被套,没找到安全标识分类,只有几款是在外包装上后贴上去的,现场仅花车里的这款被套就有30多套。当检查人员离开后不久,售货员和相关负责人终于找到了该标识,原来在该商品使用标识上,在角落处有个小米粒大小的B字样,在售货员的帮助下,检查人员费了半天劲才看到的。而国家规定的该类标识应该在纺织品、服装的吊牌或外包装上明显标注。

  检查中,工作人员还发现该品牌中同样一款被套,有的标注B类,有的则标C类,其实,这两类在安全度上相差很大,B类可以直接接触皮肤,而C类是不可以直接和人体接触的,仅从甲醛含量一项,二者就差了4倍。看上去仅一个字母之差,其实安全隐患也就隐藏于此。

  儿童内衣存在安全隐患

  在一儿童内衣销售柜台,销售人员发现一款“三枪”牌少儿内衣没有任何安全标识,现场检查出该品牌内衣30多套。而由上海丸顺家用纺织品实业公司生产的丸顺品牌儿童用被胆的标签上,也没有标注安全类别标识。

  在一儿童用品销售柜台,一种坐垫标签上全部写的外文,最后一行字竟然是“MADE IN CHINA”。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衣物,特别是为儿童购买服装时一定要在看明白服装的安全分类即A类B类或C类,并按照其对应的分类进行严格界定,一定不要将有害衣物穿上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