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7成市民曾遭欺诈 只有不到2成投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8:33 扬子晚报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近日,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援助中心和中华心理教育网组织30多名志愿者分别前往夫子庙、新街口、中央门以及大学校园共发放500份问卷,针对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了随机调查。此次问卷有效回收476份,占总问卷数的95.2%。调查结果显示,73.4%市民曾被商家欺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有12.3%“比较了解”。

  不到2成人会进行投诉

  

  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公司职员占59%,学生占15%,教师6%,私营老板占2%,其他的占18%,其中女性占44%。在调查中,64.3%表示有过被商家欺诈的经历,9.1%明确表示经常被商家欺诈。

  在对待被商家欺诈的问题上,只有18.6%会通过法律途径投诉、索赔,23.1%会找商家交涉,更多的人选择了“视自己的损失情况而定”,这一比例占到了42.5%。调查中,66.2%的人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感觉到很愤怒,14.5%则感觉到“无可奈何”,4.6%则选择了“无所谓”。

  最看重质量和服务

  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最看重的两个方面。在调查中,46.5%认为商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售后服务紧跟其次,占25.6%,在商品的价格方面,只有16.8%的消费者选择。

  买东西喜欢“从众”

  

  你是否因为“面子”而购买超出支付能力的商品?8.6%回答“会”,44.6%表示“看情况”。在调查中,一位黄先生很无奈地说,他平时很少上街购物,一次妻子陪他去商场买衣服。“当时,我和妻子并没有打算买那件衣服的,但是试穿的时候,销售员猛夸我穿上这件衣服很有型,当时为了面子,我买了,但回家后非常后悔。”

  除了“面子”因素,消费者在很多购买决策上,会表现出“从众”倾向。在“可买可不买的商品,您一般会怎样选择?”的调查中,7%的人选择“大家都买我就买”,12.3%选择“大家说好我就买”,这一比例也说明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在内心里面会以别人的消费行为为标准,跟着大家走。

  平和对待消费矛盾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援助中心的张纯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正当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快的。有的人会迁怒于商家,有的人会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有的人会因此闷闷不乐。在受到侵害时,心理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伤害。因此,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本报记者 徐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