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美容美发消费勿入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9:10 东方网-文汇报

  春天来临,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美容美发新品,又令诸多爱美人士怦然心动。面对这些冠着“高科技”、“纯天然”美名的美容美发产品及服务,广大消费者还需多长个心眼,理智消费。记者从市消保委获悉:有关美容美发的消费纠纷是个老问题,由于目前美容美发产品质量、从业者资质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更令这个消费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免费体验引你入套

  据消保委接到的投诉案例来看,免费体验是多数消费者陷入美容迷局的第一步。不少美容美发商家通过发放“免费体验券”或“抵价券”,向消费者推销“效果显著”的“进口化妆品”和瘦身美容等服务。而一旦消费者亲临现场体验或试用后,有的经不住店员“软磨硬泡”地推销,有的初次感觉良好,就稀里糊涂地买下了这些美容美发产品。

  消费者崔女士一次在某美容院免费体验了一回“美白护理”。护理过后,崔女士发现自己脸上的斑点的确淡了很多,且皮肤显得白嫩、光泽。再加上店员在一旁说该款美白霜来自韩国,含有最新的美白科研成果,崔女士一动心就买了三瓶。没想到,一周后,崔女士却出现了不适反应,后经医院检查是汞中毒,需住院治疗。之后,崔女士把三瓶所谓的高科技美白霜送去检测,才得知该美白霜汞的含量超标近5000倍,已严重损害了崔女士的皮肤。

  无照经营资质欠缺

  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求美心切”的心理,无证无照却暗自经营着整容、抽脂等医疗美容业务。因其缺乏经营资质和规范管理,使得消费者美容不成反毁容,身心遭受极大伤害。

  前不久,彭女士在一家美容有限公司办理了1000元的美容卡,并在该公司进行了光子脱毛美容服务。在脱毛过程中,彭女士的双臂被光子探头发出的强光照射所灼伤。事后,彭女士前往医院进行诊治,诊断结果是双臂已成Ⅱ度灼伤,且被灼伤部位将留下肤色差异的后遗症。彭女士只能向消保委求助,经消保委调查才得知,该美容公司并未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相关经营许可证,不具有经营医疗美容的资质。经过调解,彭女士获得了近万元的赔偿,但手臂上却留下了永久的疮疤。

  出现不适索赔艰难

  接受美容美发服务以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有种种不适反应,商家由此拒绝承担责任。这也是美容美发消费投诉中比较集中的问题。

  年初,消费者陆女士花400元接受了某美容公司的漂红唇服务。此后几天,陆女士唇部不见消肿,还长了几个大水泡,紧接着身体不适,经医院及时诊治才减轻了过敏反应。当陆女士来到美容公司要求赔偿时,对方却坚持说: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出现不同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并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无独有偶,消费者薛女士在某美发店烫发时,店员极力推荐使用某品牌的烫发药水。没过几天,薛女士又带着自己常用的焗油膏到店里做了次护理。没想到,第二天头发一根根断裂、枯萎,无法梳理。薛女士到美发店理论,要求赔偿损失。美发店老板却认为,造成薛女士头发极度干燥的原因在于烫发后马上使用了焗油膏。而薛女士则认为,美发店在为她烫发后应及时告知“禁忌”事项,并在为她作护理前及时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本报记者顾一琼

  维权分析

  市消保委提醒广大女性消费者,在选择普通美容美发服务时,要留意商家是否具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要谨慎对待店员的宣传和免费试用的许诺,更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进口”、“高科技”新产品。

  此外,像整容整形等医疗美容项目,事关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与普通美容有根本区别。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一定要看清经营者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有效;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专业从业资质;此外,消费者还可从经营者是否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是否有术后休养指导和定期随访等方面来辨别其服务的优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