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高贵公主”网恋诈骗留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4:30 新民晚报

  

“高贵公主”网恋诈骗留学生

  网上“谈情说爱”,还编造生病等理由,骗得两名在英国打工的留学生钱款共计13.7万元。3月12日,闵行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18岁女孩张黎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5000元。

  胡诌身份

  四川省泸州人张黎读完高中后待业在家,沉迷网络。在MSN聊天工具上,她发现可以认识五湖四海的朋友。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并博得好感,她把自己说成是一名高智商、高学历且出身高贵的“公主”:名叫戴琰君,上海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在德国留学半年,现在汉莎航空公司上海办事处上班;母亲在美国经商,继父是中科院院士。

  “患病”骗钱

  2005年8月12日,张黎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在英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钱先生。凭着“优越的背景”,张黎一下子博得了钱先生的好感,并主动要求确立恋爱关系。于是,张黎开始了实质性的诈骗行动。她先以自己要去上海,家里一时经济周转不灵为由,向钱先生错钱。钱先生一下子汇给她1.32万元。到上海后,张黎又以自己肾有毛病需要治疗,反复向钱先生借钱。钱先生总是有求必应。

  2006年3月至7月,张黎采用虚构自己患病需医治及家庭经济困难等手段,在成都、上海等地先后7次从钱先生处骗取钱款10.7万元。

  原形毕露

  通过钱先生,张黎又认识了在英国打工的黄小姐。去年6月9日,张黎向黄小姐“哭诉”最近很困难,母亲做生意欠了人家钱,自己又要去北京治病,想借3万元。黄小姐自认为知道张黎的“底细”,想她工作收入高,一定能还钱的,便将钱汇给了张黎。

  借钱后,黄小姐多少有些不放心,就让丈夫查了一下“戴琰君”的工作单位,竟然没有查到,便对她产生了怀疑。去年8月8日,她赶回上海,找到张黎。张黎支支吾吾的回答,让黄小姐确认她是个骗子并急忙报警。

  法院认为,张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依法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张黎到案后能如实交代犯罪事实,酌情从轻处罚。

  本报记者宋宁华通讯员杨克元

  绍波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