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视《讲述》:雨夜目击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5:36 央视《讲述》

  央视《讲述》3月14日播出节目《雨夜目击者》,以下为节目内容。

  特别视点:雨夜一摩托撞倒一老人扬长而去。他驾车紧追却发现摩托无车牌。他准备打电话报警,又怕给自己招来祸端。可当他回家时,听说自己的岳母车祸住进了医院……

  蒋 书

  2006年2月15日,正月初八。晚上8点多钟,浙江德清县新市镇村民郑永章带着儿子回到了家里。正当老郑刚把沾满雨水的雨衣挂好时,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妻子沈建妹随手接起了电话。没想到,这个电话成了老郑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生活的开始。

  一、雨 夜 车 祸

  老郑挂雨衣时,正在家里整理菜的妻子沈建妹,过去拿起了电话。此时,挂好雨衣走到其身边的丈夫老郑,也听清了电话是其舅嫂打来的,但电话的内容却把他吓了一跳,舅嫂说:你妈被车撞了。听说母亲出了严重

车祸,被人送进医院进行紧急抢救,不知道母亲伤执程度如何,从未遇到过此类事的沈建妹被吓得手忙脚乱,完全不知所措。慌张中她拿了件雨衣穿起,准备出门去医院,可觉得雨衣太小不对劲,一看原来是儿子的。看到惊慌失措的妻子,老郑的心也像被鞭子猛地抽了一下。妻子不知道:丈夫在担心岳母伤情的同时,心里还有另一个非常大的不安。

  原来,就在半小时前,准备冒雨到岳母家接孩子的郑永章,也目击了一场车祸。当时,冒雨急着赶路的郑永章没看清受伤者的面目,只听到其在啊啊啊地叫唤。究竟岳母所遭遇的车祸与自己看到的那场车祸,是否同一场车祸呢?自己在车祸现场看到的那个受伤者是否就是岳母呢?郑永章不觉心里犯起了嘀咕:不会那么巧吧?

  今年42岁的老郑,一直住在新市镇的韶村。虽然韶村经济开发较早,但乡里乡亲的一直来往得比较密切,每年春节期间村民们更是走亲访友,好不热闹。正月初八这天,老郑妻子的娘舅请客,在村里做运货生意的老郑因为临时加班没有去成,只让儿子去热闹一番。天黑时天下起了大雨,老郑骑着摩托去接儿子。行至三岔路口时,突然一辆

摩托车东拐西拐地向他迎面驶了过来,老郑眼疾手快地转了一下方向才躲了过去。

  凭着十几年的驾驶经验,老郑明显感觉到:这个正驾驶着摩托车的司机有几分慌张;更让老郑纳闷的是:对方连车灯也没开。在江浙一带,正月里下大雨是常有的事儿,可下这么大的雨不开车灯却非常稀罕。勉强躲过这辆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摩托车后,回过头来的老郑随即发现:就在那人身后四五米远的水洼里,躺着一个人在抽动,并在啊啊地叫唤着。

  司机的直觉告诉老郑:一定是出了车祸,水洼里的人很可能就是刚才过去的那辆摩托车所为。再看一下摩托车的位置,老郑可以肯定:刚才从自己对面驶过的这辆摩托车一定是逆行,又加上雨大、摩托车行驶的速度快,所以撞到了行人。他立刻明白了那个摩托车驾驶者在这么大的雨中不敢开灯的原因。老郑第一反应是追上去,最起码可以看到对方的车牌号:到底是谁把人撞成这样,不但不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反而驾车逃逸?

  老郑平常不怎么爱言语,更不爱管闲事儿,可看到被撞到路边水洼里的伤者无助地招着手,一向木讷的老郑也感到那人伤得不轻。他忙驾车调头追了上去,把车灯打到那辆摩托车的车牌位置,却突然发现:这辆摩托车压根就没有车牌!就在这让开了近二十年车的老郑一愣的瞬间,前面摩托车的驾驶者猛地停车回过头来,看了追在后面的老郑一睛。老郑觉得自己好像认识对方,但不是很熟。

  二、匿 情 未 报

  看模样,驾驶摩托车的肇事司机应该是韶村的人。韶村其时共有3800多人,老郑在韶村生活了几十年,以前做泥瓦匠时,他给村里很多人家做过活,后来一直搞运输,跑来跑去的与村里人打交道的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对村里的绝大多数人他都面熟。此时,老郑欲言又止,一向好面子的他也把摩托车停了下来,眼看着肇事司机重新启动摩托车落慌而逃。刹那间,老郑更加肯定:虽然自己对这个摩托车驾驶员的为人不太了解,但他经常碰到对方,他在对方所住的村民组里干过活。

  看到那人驾着摩托车渐渐走远,老郑下意识地环上四顾:周围没有一个人。想到此时若与车祸的受害者凑得太近,有可能被人误认为是肇事司机,处事一向谨小慎微,连平时走路都常常低着头的老郑,迟疑着不敢上前。他掏出手机想报警,可很快又把手机放了回去,心里犹豫、矛盾了好一会儿:报警还是不报警?若报警了,这事儿说不清楚,恐怕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说清楚了又会得罪人;不报警,若是警察问起来不说,那就是犯包庇罪。

  思前想后,左右为难的老郑不想在此处久留,他一咬牙一走了之,脚下一踹油门,转眼就到了亲戚家。其时,亲戚家的宴席尚未完全散尽,心事重重的老郑非常怕人知道他知情不报的事儿,他没跟任何人寒暄,接上儿子驾车就走,一路上忐忑不安。没想到回到家里,就听说自己的岳母出了车祸。难道自己看到的那场车祸中,受伤的人就是自己的岳母?眼睁睁放走了肇事司机,受伤者到底与自己有无干系?

  半小时前自己目睹了一场车祸知情未报,半小时后回到家里,就听说自己的丈母娘被车撞了,从时间上来判断,老郑觉得这很可能是同一场车祸。转念一想,老郑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在接到儿子回来的路上,他曾再次路过车祸现场,顺便看了一下受伤者的情况。看那受伤者像是个老头,老郑也没怎么多想。再一看,这受伤的老头呕吐了,老郑觉得情况有些不妙:吐了就麻烦了,这是脑震荡的症状,肯定是脑子摔环了。他心里有些吃惊:因为脑子受伤的人,根本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被何人所撞。故老郑仍不愿与这个车祸受伤者靠得太近。虽然他对受伤者抱以同情,但却一直给自己知情不报找理由:若对方是落入水中,我也就救了。

  老郑怕遭人误解,更怕得罪人,担心自己报警后,说出肇事者对自己不好:都是一个村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不好相处;若是情况严重,甚至可能遭到对方的报复也未可知。这些年来,老郑一直奉行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哲学。可他万没有想到,一进家门,就接到了自己岳母受伤的坏消息。如果那个躺在水洼里的受伤者是自己的岳母,那后果就严重了。

  三、是 谁 肇 事

  在与妻子一起赶往医院的路上,老郑一直提心吊胆。到医院才发现岳母还在重症室抢救,而医生说出了一句老郑最怕听到的话:伤者被送来后,我们马上对其进行CT急诊检查,发现伤者的脑子受到严重挫伤,现处于神智不清。听了医生的此番话,老郑瞬时脑子一片空白:他亲眼看到的那场车祸,与自己的岳母遭遇的车祸,在时间上及肇事者逃逸等情况都非常接近。此刻医生证实:连受伤的部位都一模一样。虽然不愿相信,但老郑可以肯定:自己看到的那场车祸的受伤者正是自己的岳母。糟糕的是,肇事司机早已逃之夭夭。

  自己在路上目击的车祸受伤者果真是自己的岳母,且伤势如此严重。此时的老郑,恨不得把肇事司机抓来痛打一顿。可在事发现场,自己却眼睁睁看着肇事者溜之大吉,老郑连肠子都悔青了。他连忙向妻子及其家人说起,自己刚才在路上看到了肇事的司机。大家听说后,既遗憾又不解,特别是老郑的小舅子沈建根,觉得姐夫的行为简直难以置信:他怎这么混,连丈母娘也不认识?妻子也忿忿地埋怨他:你怎么不去看一下那受伤的人是谁啊?老郑也深感后悔:我要是认出来是岳母,也不可能不管的啊,当时确实没认出来。也真是让人难以置信:老郑怎么连自己的丈母娘都没有认出来呢?

  原来,老郑与妻子沈建妹都是韶村人,自从十五年前两人结婚以来,老郑一直与丈母娘相处得不错。但有关妻子娘家的事儿主要是由沈建妹在张罗,虽然同在一个村,但老郑与岳母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碰巧的是,一直留长发的岳母,十几天前却剪成了短发。在老郑的印象中,岳母一直是梳着长辫子,故看到被摩托车撞倒在路边水洼里的短发老者,他以为是个老头子,压根没认出那是自己的岳母。当时他还曾想报警来着:我是真没认出那是自己的岳母,若认出那是自己的岳母而不管,那不是见死不救吗?况且我已经很细心地调转车头去看那肇事摩托车的牌照,这样才看到了那人的面目,否则根本不知道是谁撞了岳母。一亲戚说:若当时我在现场处在你老郑的位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救人再说。

  在家人亲友的提醒下,老郑赶紧向公安机关报了警。公安人员按照老郑提供的线索,立即赶到嫌疑人谢某家。没想到,谢某矢口否认自己当天出去过。没找到证据的办案人员,无法确认谢某就是肇事者。老郑会不会因为自家人受伤,寻找肇事者心切,没有看清楚驾车逃逸者而认错人了呢?老郑没想到,当初自己放了谢某一马,此时谢某却矢口否认自己撞了人。自感百口莫辨,落入尴尬境地,此时浑身是嘴也说不清的老郑,憋了一肚子的窝囊气,发誓一定要与肇事的谢某当面对质。

  四、真 相 大 白

  急忙来到谢某的家里的老郑,面对谢某的不承认,因为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而无法确认谢某就是肇事的摩托车司机。老郑完全没想到:警方办案是严格重证据的,不可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因为某个人出现在案发现场,就认定谁是肇事者;而要根据肇事车辆与受害人的接触、相撞留下的痕迹来决定,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推理而定。

  而在办案人员看来,老郑当时由于害怕被误解,怕得罪人,竟然模糊了是非观念,甚至担心自己在出事现场就一定会被认为是肇事者,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和如果他当时对受害者予以救助或报案,就可能要受到什么牵连的想法,完全没有必要。

  被撞伤脑子的老郑的岳母在继续治疗,其医药费也在相应增加,肇事者却一直没找到,而老郑家的事却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一时间,村民们对老郑议论纷纷,说起此事,大家皆觉得老郑不够厚道,不屑与他做朋友。连一些老头老太太都说:不管怎么着,救人要紧啊,想那么多干吗?最怕人说三道四的老郑,几乎被这些议论压得抬不起头来,他深感后悔:不该当时发现骑摩托者是认识的人就放他走了。

  可周围的人说什么的都有,使得老郑一连几天茶饭不香,一下瘦了二十多斤。重要的是,他还要像祥林嫂似的到处解释,他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若周围的人真的如此看他,对他评价这么低,那他今后还有什么脸面出门啊,岂不要被唾沫星子淹死?因为此事,老郑还上了电视,事情也就愈发传开、传变了。有人说:韶村出了这么件事,女婿骑摩托车撞死了丈母娘。如此传来传去,传成了谣言。

  经医生们的全力抢救,一周后,老郑的丈母娘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因为其脑部受损较为严重,意识基本处于模糊状态,根本说不清自己的情况,更无法说清楚当时到底是谁把她撞伤的。与此同时,经过几天的调查,办案人员终于在一个废弃的场院里,找到了那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扔弃这辆摩托车的正是谢某。原来,一直游手好闲的谢某那天从朋友处借来摩托车用,在下雨的路上撞人出事后,他就把摩托车扔到了场院里,试图蒙混过关,但终究难逃法网。

  虽然找到了骑摩托车撞人的肇事者,但成天东游西晃不务正业的谢某,根本无力承担任何医疗费用。看着如同天文数字的巨额医疗费用,此时的老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当初怕得罪人,做个和事佬的行为是错误的,现在是有口说不出,只能把牙打碎了咽时肚子里。同时他也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清者自清。

  经过此特殊事件后,老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每个人都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处事,说不准什么时候倒霉的就是自己。如今,悔不当初的他,一有时间就去丈母娘家照料一番,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悔恨的心有一丝慰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