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假硬币石狮“露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21:00 石狮日报

  本报讯近段时间,1元的假硬币在石狮“露面”了!昨天,市人行有关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情况:春节前的一天,石狮工行柜员在办理一笔1元硬币兑整业务时,发现240枚硬币中有8枚假币,均属伪造第四套1元人民币硬币。这是石狮市金融机构首次在柜台发现假硬币。

  假硬币的出现,给金融部门的反假币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硬币防伪特征少

  由于流通中硬币的大众防伪特征不明显,公众对硬币的材质、规格、图案等特征认识不深刻,对如何识别真假硬币知之甚少,即使是金融机构一线人员,也大都不会识别。从工行调查的情况看,目前绝大部分市民没有发现过假硬币,95%%以上的人对如何识别假硬币一无所知,这对假硬币的发现十分不利。

  假硬币更难发现

  长期以来,石狮都是现金净投放地区,小面额人民币需求量更大,而且1元以下券别投入市场后,除了残损外,回笼量很少,尤其是硬币,由于不易磨损更是极少回笼。调查显示,硬币由于携带不便,往往被搁置于家中,沉淀现象较为严重。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假硬币提供了“避难所”,很多假硬币不能及时被发现,这有可使假硬币的存量与日俱增逐渐增大。

  硬币危害不可小视

  由于硬币面额小,在日常使用中,公众对于假币的真假并不重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公众对100元、50元、20元、10元等面额券别的防伪特征较为熟悉,而对于硬币的防伪特征较为陌生,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对硬币的真伪进行识别。但市人行认为:硬币面额虽小,其使用范围广、影响大,假硬币的存在,对人民币的流通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也必将损害人民币的信誉。

  市民交易时要多长心眼

  有效防范来自于“源头”和“源尾”!为切实保障人民币的正常流通,目前市人行已要求石狮各金融机构加强识别和防范措施。但市民使用是“源头”,因而市人行提醒市民:在现金交易时,应对硬币的真伪多长一个心眼,发现硬币图纹凸凹不匀、图案文字模糊时不要轻易接收,而应另挑“一块”或拿到金融机构加以鉴别。(李典棋记者罗和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