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运城农民“话”新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07:01 山西新闻网

  精气神足了,腰包也紧跟着鼓起来了

  临猗县石家庄村如今名气可不小。去年,村党支部书记张占胜进京为温家宝总理送苹果,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一时之间,石家庄村成了全国瞩目的地方。张占胜告诉记者:“去年,温总理来我们村考察,全村人至今都激动不已。在得到总理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之后,全村人更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对农民的重视,致富的信心也更强了。经过一年的努力,苹果喜获丰收,人均收入更是达到3700元。”

  几年的“三农”政策变化,其实并不只是减轻农民负担,史玉娃大娘说:“以前的农业税、特产税虽说繁重,但心理负担更重。现在不同了,政策向着我们,干活都有劲”。该村村民史红征去年种了10亩苹果、4亩枣、2亩桃、4亩麦子,总共收入近4万元,刨去化肥、水、雇工、农药、生活等费用,净赚1万多元。

  【支书“把脉”】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占胜:果树种植是临猗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办法之一,许多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这项产业。去年苹果的平均价格停留在0.5元左右,原因是品质不高,所以要想提高档次,必须打“绿色”品牌。可如今,土地肥力明显下降,使用化肥难以保证品质。农家肥是出路之一,办养殖厂可以缓解这一矛盾。

  创造新生活,农村文化闹得红红火火

  正月初九,在临猗县猗氏镇西荆阳村,不少村民闲站在村里硬化的道路边,面对夕阳聊天;在村里的“文化大院”一角,十几个孩子轮着比赛乒乓球,嬉戏的追逐好像“课间十分”;在文化活动室里,象棋、扑克等娱乐形式吸引了不少村民;室外的健身器材上,妇女、老人各自活动着筋骨……

  60多岁的老人王同照说:“过去那些村里赌博闹事的明显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多了。”记者了解到,与政府下乡送文化不同,如今的西荆阳村的农民自己创办农村文化,自己扮演主角,这种积极要求参加文化活动的现象,目前在农村很普遍。

  【支书“把脉”】西荆阳村党支部书记曹满贵:如今农民具备自发组织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了,但农村文化队伍素质偏低,这还需要政府部门不时地送“文化下乡”,培养农村文化专业人才,让农民对农村文化的热情真正得到释放。

  房子变大了,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路

  走进万荣县荣河镇西师村,你很难想像这是一个村,很多人初来乍到误以为是一个城市的小区。村里规划整齐的房子全是小二楼,村口装上了路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脚下的硬化路面看不到垃圾,家家户户通有下水管道,卫生环境令人叫绝。

  西师村是一个迁移村,6年以前还在2公里开外的黄河边上,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余彩玲告诉记者,在旧村时一旦下雨村里街道就泥泞不堪。现在,门前道路全部硬化,街道两侧、住户门前都种上了花草树木。同时,通往外界的水泥路也已全部竣工,方便极了。

  【支书“把脉”】西师村党支部书记余启威:村里环境整洁了,走在路上心情也格外畅快,但农村生活垃圾无处倒、难处置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处理不当将造成农田污染。目前像西师这样的村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建设一些垃圾处理设备和制定一套长效保洁机制,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买卖方便了,感觉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正月初十,夏县禹王乡禹王村的铺面已经开始营业好几天了。

  “即使过年,也不需要大备年货,村里的街道上就有3家肉铺,正月里也开门。日用品就更不用说了,都是自己村民开的商店,时用时买,方便程度就像城里人过年一样。”村民孙永乐这样形容过年的状况。

  除肉食之外,农村的蔬菜品种也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禹王村还培育和种植反季节蔬菜,不仅丰富本地菜市场,还使得农民的蔬菜卖到更远。

  【支书“把脉”】禹王村党支部书记董蚌生:全村3400亩耕地,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其中棉花作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如今,由于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原先5、6眼100多米深的水井干枯,导致1000多亩的耕地面临靠天“吃饭”。形势迫在眉睫,急需想办法解决。

  本报记者岳晋峰 本报通讯员马迎旭 薛朝阳

  (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